2020-06-16・旺報-綜合報導

2020-06-16・旺報-綜合報導
獨居時代 台青用錢買完美距離

兩岸婚戀觀迥異 陸青重物質是為了生存

大陸媒體發布「獨居青年」調查數據,發現越來越多年輕人,樂於自己獨居。一位在北京工作快兩年的台灣女孩小涵,深有所感,她對擁有個人空間有著強烈堅持,即便房租貴一點也願意; 小涵認為,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每一口呼吸都需要成本,看重經濟能力是生存所必然,她認為在租房考量上,不存在兩岸差異,但在婚戀觀上,大陸重麵包勝於愛情,她也越來越能理解「寧可坐在寶馬哭泣,也不願坐在腳踏車上笑」這句話的道理。

小涵兩年前毅然決然辭去在台灣的工作,隻身赴北京的網路公司工作,因為注重私人空間,不喜歡被打擾,所以她一開始就選擇租一間個人套房,沒有與其他人合租。

▲獨居青年關注「吃得好」,18%一線城單身青年,會在吃飯上花掉30%以上收入。(新華社資料照片)
▲獨居青年關注「吃得好」,18%一線城單身青年,會在吃飯上花掉30%以上收入。(新華社資料照片)

多花房租 換個人空間

「我是個要有自己獨立空間的人,特別需要安靜」,小涵說,安靜的空間有助於思考沉澱,包括工作上的人與事,她認為保有個人隱私很重要,不喜歡跟不熟悉的人共用衛浴設備,她在大學時期短暫住宿舍,就發現了自己這個特質。
小涵不諱言,一個人住還是有些不便,除了租金較高外,回到家沒有人氣,只能透過手機與親友互動;她曾經買了櫃子不會組裝,買桶裝水抬不動,都需要請陌生人進到家門協助,不太安全;一個人吃飯也只能點炒飯、炒麵、便當,想多點幾樣菜都不行。
小涵說,她的房租一個月大約近6000元(人民幣,下同),有大陸同事合租,共用客廳衛浴,一個月一人約4000,但即便如此,在綜合考量下,她仍願意花多一點房租,換個人安靜的空間。
「到北京後,和家人保持著最完美的距離」,小涵說,她到大陸發展,除了個人生涯規畫,也想要離開家裡獨立,以前跟家人同住,有時會有小爭執,這兩年雖然離家,但與父母感情反而變好,既會相互掛念,又不會因生活習慣而有摩擦。

▲從產業上來看,家居家電、便利服務在針對獨居青年的消費市場上,有很大的挖掘空間。(新華社資料照片)
▲從產業上來看,家居家電、便利服務在針對獨居青年的消費市場上,有很大的挖掘空間。(新華社資料照片)

經濟獨立 生活有節奏

小涵認為,兩岸青年在租屋考量上,沒有太大差異,倒是在「愛情和麵包」的婚戀觀上,她覺得大陸城市青年更重物質。大陸網上有個名句:「寧可坐在寶馬(BMW)哭泣,也不願坐在腳踏車上笑」,小涵現在越來越能理解和體會這句話,她認為不能簡單視為「拜金、虛榮」,而是在北京,經濟基礎是最重要的,追求這些更多是為了生存。
小涵很滿意目前經濟獨立、凡事按自己節奏的生活狀態,但如果能遇上好的對象,她也很願意調整時間比重,享受一人天地,也樂於擁抱兩人世界。

一個人的好處 陸千人說不完

大陸網路社群近期最熱門的話題,除直播外,就是獨居。獨居青年早已不是年輕人中的非主流群體。根據大陸民政部2018年的資料顯示,大陸的獨居成年人口已經超過7700萬。在全大陸一人戶的家庭樣本統計中,20-34歲的獨居家庭比重達到約38%。
在大陸著名的問答社群「知乎」只要提問:「為什麼你更願意一個人生活?」就有數千人立即接力回答,如「一個人住的第3年,對我而言,獨居的妙處,用兩個字來形容,清淨」、「一個人,吃自己喜歡的食物,睡自己喜歡睡的位置,走自己喜歡的小路,養自己喜歡的寵物」等。
獨居群體也開始被社會認識,他們的生活方式逐漸被主流的輿論場關注。今年5月,騰訊視頻上線的《讓生活好看》就是一部以年輕藝人的獨居生活為切入點的觀察類綜藝。節目邀請了90後的鄭爽、許魏洲、伍嘉成、80後的柳岩等,關注一系列獨居年輕人會遇到的生活問題。
在貝殼找房針對30個城市的獨居人口統計中,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別是上海、重慶、北京、廣州和深圳,其中TOP4的城市集中了總數41%的獨居人口。國金證券也指出,超過一半的單身青年都居住在一線城市和超二線城市。
大陸旅行攝影師蘇妙出生於1988年,她說自己是重度空巢青年的代表。她表示,絕大多數的所謂空巢青年應該都是自己的選擇。80後的我們父母基本上都是60後,他們那一代人的生活沒有太多的選擇餘地,但現在不一樣,你可以選擇做公務員,可以選擇網際網路創業,也可以選擇做自由職業。

(記者/林永富、連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