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6・旺報-綜合報導

2018-10-16・旺報-綜合報導
風味人間 探索中國獨到美食

舌尖導演轉戰網路影音平台 28日開播

曾開創美食紀錄片風潮的《舌尖上的中國》第1、2季總導演陳曉卿去年離開央視,轉戰網路影音平台,與團隊推出8集、每集50分鐘的新作《風味人間》,28日在騰訊視頻開播,目前已釋出《行走篇》、《嘗鮮篇》、《回家篇》等3支預告、3張美食與自然美景結合的海報。

陳曉卿的尋味之旅。(取自微博@LEXUS雷克薩斯中國)
陳曉卿的尋味之旅。(取自微博@LEXUS雷克薩斯中國)

透過預告,觀眾可以在《風味人間》中,看到伊朗麵包師傅以報紙包裹烤好、稍放涼的、安徽阜陽的枕頭饃(又稱阜陽大饃或大卷子饃)、衣索比亞的英吉拉餅等。

用全球視角體現美味

紀錄片中也從全球視角審視中國美食獨特性,例如從浙江金華火腿發源地的河南皖南火腿,與西班牙伊比利、義大利PARMA等地產的火腿比較,探討不同地區先民如何有志一同以醃製方式保存肉類。

珍味火腿。(取自微博@紀錄片-風味人間)
珍味火腿。(取自微博@紀錄片-風味人間)

陳曉卿表示,團隊跑遍全球六大洲、20多個國家地區,除了中華美食占7成外,也在全球化的展示中,體現各地食物與中華美食的對比:「國外的美食,有一部分是奇觀性的食物,會引起大家好奇心,而更多的是『東西方的不謀而合』,是中國觀眾看到會會心一笑的食物。」
不過,號稱「連海報都好吃」的《風味人間》之所以未播先轟動,不僅是陳曉卿在傳統的拍攝美食手法之外,首次採用顯微攝影的方法,從食鹽結晶到豆漿點鹵,纖毫呈現,力求給觀眾極致的視覺體驗之外,也因陳曉卿與騰訊視頻是以打造IP的概念創作,在《風味人間》播出的同時,也推出《風味原產地》、《風味實驗室》等兩部作品。

再掀美食紀錄片風潮

《風味原產地》是原汁原味呈現地方美食的微紀錄片,《風味實驗室》則是談話性節目,邀請香港美食作家蔡瀾、笑果文化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內容官李誕、央視主播白岩松等名人食客,和陳曉卿對談美食引發的各種社會現象與人生道理。

大閘蟹。 (取自微博@紀錄片-風味人間)
大閘蟹。 (取自微博@紀錄片-風味人間)

美食紀錄片老少皆宜,易引起共鳴,收視率及網路點播量居高不下,相關美食紀錄片越來越多,也讓片中介紹的店家成為網紅,但風潮一過,不少商家關門倒閉,但也有商家持續走紅;這種兩極化的發展,尤以最早成名的《舌尖上的中國》最明顯。

爆紅商家後市兩樣情

舉例來說,今年2月播出的《舌尖3》,第1集介紹的章丘鐵鍋,是山東省濟南市章丘鐵匠手工鍛造的鍋具,列入非遺名錄的傳統手藝。節目播出後立刻變成網紅,因為被觀眾爆買,半年內經歷「章丘無鍋」(被買光)、「假鍋橫行」(無照作坊及不肖電商以其它地方的鐵鍋假充章丘鐵鍋販售)、「無人問鍋」的窘境,日前才於山東文博會上重振聲台,再度出現被民眾熱情搶買的盛況。

龍鬚菜。(取自微博@陳曉卿)
龍鬚菜。(取自微博@陳曉卿)

《舌尖1》介紹的廣東均安蒸豬,被拍攝的店家在節目播出後,立刻爆紅,但4年後的現在已關門大吉,網友認為其來有因,其一,均安蒸豬是當地的特色美食,卻未必符合所有人的口味,加上近年健康養生風起,民眾對大塊豬肉的興趣逐漸降低;當地民眾更透露,這家店所在位置路幅不寬,車子很難駛入,當地政府修路的灰塵大,房租又逐年提高,即使是網紅名店,也無法撐下去。
(記者/廖慧娟)

小靈通 《風味人間》
由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1、2季總導演陳曉卿與團隊花4年籌備、拍攝,推出新作《風味人間》,10月28日在騰訊視頻開播。團隊走訪六大洲、20多個國家,節目宗旨是:「挖掘美食的根與生命,讓世界認識那些離不開的風土、人情和味道」。節目內容則關注更加宏大的美食世界,觸及更廣泛人群的美食情結;以全球視野,審視中華美食的獨特性,並在歷史演化過程中,探究中華美食的流變,深度討論人與食物的關係,並勾勒出恢弘的中華美食地圖。(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