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0・旺報-綜合報導

2019-08-10・旺報-綜合報導
21世紀建橋 陸狂創全球紀錄

自1968年「爭氣橋」通車 工法技術不斷創新

中國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尤其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建橋技術,更創下多項世界紀錄。資料統計,大陸十八大以來,全球超過一半的大跨度橋梁都出現在大陸。世界排名前十的跨海長橋、斜拉橋、懸索橋、拱橋中一半以上均為大陸建造。

上世紀50年代,在水流湍急的長江下游竟沒有一座大橋,那時人們要想過江只能靠輪渡,極為不便。正是在此背景下,第一座由大陸自主設計建造的長江大橋開始醞釀建造。1968年9月,南京長江大橋鐵路通車,12月公路通車。成為20世紀60年代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大陸橋樑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一度被民眾稱之為「爭氣橋」。

民眾在南京長江大橋上留影。 (中新社資料照片)
民眾在南京長江大橋上留影。
(中新社資料照片)

橋梁結構鋼全陸產

南京江面寬闊,水底岩層極其複雜。一座橋梁,70%靠水下基礎,如果基礎不穩定,橋就沒法建了。因此,橋梁建設者首先面對的就是如何才能順利完成水下基礎工程?傳統的水下工程施工方法有沉井和管柱兩種。在南京長江大橋工程中,沉井方案施工難度大,有風險,但管柱方案並不完全適應南京長江大橋橋底的地質情況。在反復考量和周密的計算後,最終使用的是具有創造性地沉井加管柱的方案。

在建造過程中,創新措施不斷。橋梁結構鋼生產全部大陸國產化,首次使用高強度螺栓代替鉚釘。中鐵大橋局原副總工程師劉長元表示:「最難的水中基礎方案改進了,鋼梁的鋼材也研究出來了,雖然有困難,但是自己能幹,幹得成,那這個大家就覺得比較爭氣了。」

1968年9月30日,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先行通車,大橋的配套工程南京火車站也舉行落成典禮。當年10月1日,上海鐵路局正式接管鐵路橋並開始營運,凌晨3時,從福州開往北京的46次快車成為鐵路橋上通過的第一列客車。同年12月29日,公路橋竣工通車,這也標誌著南京長江大橋全線貫通。

建成於1968年的南京長江大橋,是長江上第一座由大陸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特大型公鐵兩用橋樑。(中新社資料照片)
建成於1968年的南京長江大橋,是長江上第一座由大陸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特大型公鐵兩用橋樑。(中新社資料照片)

首座公鐵兩用橋成地標

另一座在大陸建橋史上值得記憶的就屬武漢長江大橋了。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是長江上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因此又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建設規畫始於1910年代,先是在1913年至1948年間曾先後4次進行長江大橋的勘測、選址和設計,但幾次規畫都因經濟、戰亂原因而擱置,後來被列入大陸第一個5年計畫的前蘇聯援華156項工程之一,1950年開始進行大橋測量和設計,1955年9月動工建造。

由於採用了新的管柱鑽孔法取代傳統的氣壓沉箱法,大大加快了大橋的建造速度,使武漢長江大橋竣工日期提前2年,1957年10月正式通車。

1957年10月通車的武漢長江大橋。(中新社資料照片)
1957年10月通車的武漢長江大橋。(中新社資料照片)

武漢長江大橋為雙層鋼桁梁橋,上層為雙向四車道的公路橋,兩側設有人行道;下層為京廣鐵路複線。大橋建成以來,一直都是武漢市的標誌性建築。

有建橋專家說,世界橋梁建設20世紀70年代以前看歐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紀看大陸。最長、最大、最快的世界橋梁紀錄仍在不斷被刷新。

(記者/李鋅銅)

港珠澳大橋。(中新社資料照片)
港珠澳大橋。(中新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