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中國電影家協會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行的「金爵論壇」公布《2019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分析2018年全球與大陸電影產業發展現狀、大陸電影投融資、電影產品、電影製片、電影院線與影院經營、電影市場與票房等領域。
負責分析《報告》的大陸電影產業與市場研究專家、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劉嘉認為,2018年全球電影產業規模410億美元,北美以119億美元居冠,大陸急起直追,已達90億美元,其他地區202億美元,形成三分天下格局。
現實主義題材成主流
劉嘉解讀《報告》數據背後的意義,認為有4個明顯的市場趨勢,其一,大陸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國際票倉,由於大陸與美國兩大市場在2018年都有良好表現,帶動全球影業整體增長1.2%。其次,大陸現實主義題材成為市場主流,例如徐崢等人主演的《我不是藥神》,全球票房達4.5億美元,位居2018年全球年度票房榜第18名。
第三,大陸與美國合拍片運作趨於成熟,不乏在全球票房取得好成績的案例,以大陸引力影視和美國華納兄弟共同打造的《巨齒鯊》為例,這部合拍片由好萊塢動作巨星傑森‧史塔森、大陸藝人李冰冰、趙文瑄等人主演,2018年8月在兩岸、美國及全球同步上映,全球票房高達5.3億美元,顯示「講好世界故事,贏得國際市場空間」的可能性。
第四,大陸電影市場已成為進口片、好萊塢大片的重要票倉,漫威電影《猛毒》(陸譯為《毒液》)、史蒂芬·史匹柏的科幻冒險電影《一級玩家》(陸譯《頭號玩家》)等片,在大陸市場的票房甚至超越北美本土票房。
資本退燒消弭補票影響
業者普遍認為,2018年大陸電影產業受到官方監督與規範,例如存在多年的影視業天價片酬現象,從中央到行業先後公布新政策或發出倡議,強調影視行業自律,資本退潮危機增加,市場成長速度放緩,部分上市影視公司的市值大幅縮水,許多拍攝計畫也被迫擱淺,而資本青睞並砸重金投資拍攝的古裝、大IP、大製作的電影票房也頻頻失利。
資本退燒雖然帶給大陸電影產業許多不利因素,但另一觀點認為,此一現象也逐漸消弭「票補」對市場的不良影響,讓影片內容和口碑成為票房成功的真正的動力。
(記者/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