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9・旺報-綜合報導

2018-10-09・旺報-綜合報導
食在可怕 網上謠言瘋傳勿輕信

9成來自微信、微博 誇張言詞網友難分辨

在大陸「食鹽中添加的亞鐵氰化鉀有毒」、「木耳打農藥不能吃」、「塑膠紫菜」等等食品有毒的相關網路文章,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捲土重來在群組中洗版,但最後卻都證實是謠言。而根據《2017年食品造謠治理報告》顯示,微信是食品謠言傳播主要平台,占比高達72%,其次是微博,占21%,兩者以超過90%的傳播量成為食品謠言傳播的主要管道。

根據網路謠言所涉及的領域進行分類,農產品謠言問題一直備受關注。輿論監測資料顯示,大陸農產品品質安全負面報導中近一半是謠言。大陸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品質安全監管局應急處處長方曉華說,農產品品質安全謠言產生的社會危害非常大,不僅造成消費者恐慌,且容易造成毀滅性的衝擊。

大陸執法人員抽檢一家冷凍食品加工企業生產線上的食品。(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陸執法人員抽檢一家冷凍食品加工企業生產線上的食品。(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陸網路食品謠言一覽表
謠言視覺化 助長真實性

方曉華指出,農產品品質安全謠言在傳播過程中的一大特徵就是標籤化,謠言普遍帶著「致癌」、「有毒」、「生長激素」這樣的標籤,用極盡誇張的言詞吸引網友的目光,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謠言一旦成形,傳播便呈幾何級數傳遞,危害更大。

視覺化則是食品謠言另一大特徵,意即謠言用一些視覺化的表現手段,來讓自己看起來更「真實」。方曉華說,在網路空間中匿名化、低門檻、跨時空和去中心化特性,也助長了網路謠言傳播的「蝴蝶效應」。

網上曾流傳有業者用塑膠製成的紫菜。(取自公眾號@pyccoo)
網上曾流傳有業者用塑膠製成的紫菜。(取自公眾號@pyccoo)

陸上到下全面闢謠

中國教育電視台總編輯胡正榮說,「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因為食品安全人人關注,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事件的模糊性主要指的是資訊不對稱,即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不透明,會加劇資訊傳播的不順暢,進而滋生謠言和消費者的不信任感。而當前消費者對食品行業整體的不信任感則加劇了這種「資訊真空」。

食品安全人人關注,當前消費者對食品行業整體的不信任感加劇了「訊息真空」。(CFP)
食品安全人人關注,當前消費者對食品行業整體的不信任感加劇了「訊息真空」。(CFP)

原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明珠表示,確保食品安全,嚴懲食品安全謠言的傳播,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祭出嚴刑、重罰,還需要企業、協會、學會、新聞媒體、專業機構、社會公眾等共同推進,組織嚴密食品安全防護網,全面建構科學化的治理模式。大陸自2017年以來,治理謠言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共識,政府及監管部門透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等手段,推展治理工作;行業協會、大眾媒體等經由正面闢謠、側面科學普查等形式加入到對抗謠言的工作中。而這種多方聯動合力治理謠言的局面正在擴大形成。(記者孫曜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