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3・旺報-綜合報導

2019-04-13・旺報-綜合報導
耳念珠菌 不會感染健康人群

陸傳出18起病例 專家:多出現在醫療機構加護病房

於全球30多個國家擴散的「超級真菌」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在大陸也傳出18起臨床案例,引起大眾關注。大陸長期研究耳念珠菌的專家指出,耳念珠菌多出現在醫療機構加護病房,主要影響免疫缺陷人群,不會感染健康人群。

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稱,耳念珠菌在美國多處爆發,目前美國至少已有587件確診案例,病情橫跨12個州。該菌被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列為「緊急威脅」,近5成的感染者會在90日內病亡。

美國疾病防控中心。(取自美國CDC官網)
美國疾病防控中心。(取自美國CDC官網)

耐藥性強 致死率高

耳念珠菌最早2009年於日本發現,隨後快速在全球30多個國家與地區擴散。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數據,包含大陸、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西班牙、印度等國都有耳念珠菌感染病例。

耳念珠菌之所以被稱為超級真菌,主要是因為它的耐藥性強、感染後致死率高,且能長時間生存。發現耳念珠菌雖已有10年時間,但國內外學者仍不清楚其來源,同時對它的致病性與耐藥性的認知仍有限。

大陸耳念珠菌最早感染案例為去年,是一名患有腎臟疾病與高血壓的76歲患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王輝與大陸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黃廣華合作,去年5月研究報導大陸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

研究指出,首例耳念珠菌的菌株對臨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藥物較敏感,意味著大陸的超級真菌能被現有抗菌藥殺死;耳念珠菌的生長會被硫酸銅抑制,此發現有助於醫院的消毒殺菌。

抗真菌藥 治療有效

專家指出,目前大陸共有18例案例,其中有3例在北京、15例在遼寧瀋陽,大多出現在醫療機構的加護病房。

專家表示,耳念珠菌對臨床常用的三大類抗真菌藥都有抗藥性,且血液感染致死率高,同時能長時間存活在患者或醫護人員的皮膚,或依附在醫療設施的表面上,常常導致院內爆發性感染。

專家指出,大陸的首例耳念珠菌菌株對抗真菌藥物敏感,表示常用抗真菌藥物治療有效;從毒性方面來看,大陸的分離株甚至還比臨床上常見的白色念珠菌還要弱。

專家提醒,耳念珠菌只會感染免疫缺陷人群,一般健康民眾民眾不須擔心,也不須預防。

耳念珠菌爆恐慌 陸專家:不致大流行

培養皿中的耳念珠菌菌株。(取自美國CDC官網)
培養皿中的耳念珠菌菌株。(取自美國CDC官網)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由於抗藥性強、致死率高及環境存活時間長,而被稱為「超級真菌」,2009年在日本發現後,至今已在全球30個國家與地區蔓延,近期更有在全球爆發性流行的說法。大陸一名長期研究耳念珠菌的專家稱,從全球整體感染趨勢來看,感染者確實越來越多,確實可稱為爆發性流行。

專家解釋,首例耳念珠菌2009年被發現後,沉寂一段時間,2013年開始在印度傳染;2015、2016年之後在美國、歐洲及印度出現大規模傳染,有些醫院一次就出現數十人病例,不似過去大多為零星個案。

對於大陸是否面臨耳念珠菌的大規模感染,專家認為,大陸目前問題是醫院對耳念珠菌的認知不足,且檢測條件不足,容易造成漏檢。

專家稱,耳念珠菌很難被發現,醫院需具備蛋白質譜技術、微生物檢測儀器才能檢測出來;目前大陸國內加護病房的消毒措施已有相當水準,只要醫護人員按照規定檢測、隔離以及消毒,就不會產生大規模流行。

對於耳念珠菌出現原因,專家認為,現今醫療技術進步,免疫力較弱的老年人增多,且癌症化療等新醫療技術的應用,也讓免疫系統出現缺陷,因此讓病毒有機可趁;同時愛滋病的流行、抗生素的濫用也對真菌感染產生影響。

(記者/賴志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