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0・旺報-綜合報導

2019-10-10・旺報-綜合報導
大陸成功發射 高分十號衛星

將為一帶一路提供資訊保障

10月5日2時51分,大陸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和高分十號衛星,均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研製。這次任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14次航太飛行。

高分十號 領先世界水準

高分十號的發射成功得到了國內各大媒體爭相報道,西方媒體也第一時間進行了跟蹤。公開資料顯示,高分十號是大陸最新研發的微波遙感衛星,對地面探測的解析度可以達到亞米級的標準,也就是解析度在1米以內,作為遙感衛星來說,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準。
一旦某地發生大型自然災害,高分十號可以對災害面積進行亞米級的確認,最大程度的減少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

衛星吊裝。(取自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官網)
衛星吊裝。(取自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官網)

其實,早在2013年12月30日,中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首顆衛星──高分一號正式投入使用,迅速在環境保護、災害監測、精準農業資訊服務、國土資源調查監測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014年8月,在雲南魯甸地震抗震救災中,高分一號和大陸外其他17顆遙感衛星「合作」,獲取大量震區衛星影像資料,發現多處滑坡、崩塌、崩滑體和泥石流。專家們利用高分一號震前和震後拍攝的遙感影像,對牛欄江堰塞湖水面變化進行監測,為抗震救災、疏通中斷道路等提供了重要資訊參考。
據悉,高分十號衛星是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安排的微波遙感衛星,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提供資訊保障。

核心發射能力取得突破

發射高分十號衛星這次任務中,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科技人員全程參與到產品測試、星箭調試等發射工序,實現發射流程的全域掌控,核心發射能力取得突破進展。
據中心主任于志堅介紹,在高分十號任務中,中心科技人員在箭體結構裝配、伺服機構安裝、整流罩恢復工序上取得技術突破,實現了多項關鍵技術由科研單位人員操作向中心操作科技人員的轉變,在發射場全域獨立測試發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近年來,航太發射任務呈現高密度、常態化趨勢,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動拓展職能使命,不斷推動發射場全域獨立測試發射能力建設。2016年,創新提出逐步實現具備發射場全域獨立測試發射能力的目標,並制定獨立測試發射「三年三步走」戰略。隨後,中心組織技術骨幹成立「火箭保留工序」和「衛星測試操作」兩支隊伍,一方面採取跟崗見學、下廠學習等方式將人員「送出去『;另一方面為技術骨幹搭建能力提升「綠色通道」。如今,這個中心已經有10餘名技術骨幹順利通過了總裝廠組織的結業考核和職業技能認證,在多個「保留工序」具備了獨立操作的能力。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還積極發揮成熟技術骨幹的酵母作用,堅持人才培養與關鍵技術攻關同頻共振,相繼突破裝備理論知識、裝備操作技能、發射諸元及視窗計算、故障分析定位等20多個瓶頸,使核心發射能力大幅提升。
「中心科技人員具備發射場全域獨立操作能力,對中心優化發射流程、改進組織模式、提升發射的可靠性安全性、適應快速發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中心黨委書記萬明貴說。
據悉,這個中心將進一步與科研院所加強協作,運用掌握的大量發射資料,參與到新型火箭的研製改進中,實現發射測試與新型火箭研發的雙向互動,不斷提升核心能力。

渭南測控站圓滿達任務

這次高分十號衛星發射成功的背後,有許多幕後默默付出的科技工作者們。當火箭發射升空後順利進入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渭南測控站測控弧段,該站及時發現目標,成功捕獲目標,跟蹤穩定,圓滿完成了運載火箭遙測資料接受及跟蹤測量任務。

長四丙火箭整裝待發。(取自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官網)
長四丙火箭整裝待發。(取自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官網)

據悉,本次任務是繼9月23日北斗三號雙星、9月25日雲海一號衛星相繼成功發射以來,渭南測控站在十天時間內連續執行的第三次發射測控任務。針對測控任務密集、長管任務繁重、人力資源緊缺等現狀,該站堅持「試訓一體」的要求,合理統籌人員安排,細化訓練計畫。該站任務組組長寇龍澤介紹,已經多次執行了類似型號衛星發射測控任務,但在任務前依然做了大量類比演練等工作,確保上下協同、任務完成圓滿。從設備性能到實際操作,從應急情況處置到崗位協同配合,一招一式無不嚴查細究。
據瞭解,今年以來,渭南測控站已圓滿完成近20次發射測控任務。進入10月後,除去每日繁重的衛星長管任務,該站未來的發射測控任務密度還將進一步提升。「我們一定會繼續堅持『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保持昂揚的鬥志,繼續努力,誓奪全年任務滿堂紅!』該站站長付海剛說。(取材自海峽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