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8年9月19日22時07分,大陸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37、38顆北斗導航衛星。
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85次飛行,也是今年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取得的第25次連勝。
從發射到宣布成功的4小時
9月19日22時07分,搭載著第37、38顆北斗導航衛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
20日2時21分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裡傳來圓滿成功的消息。從火箭發射到宣布發射成功的4個多小時裡,發射中心的許多崗位人員都在幕後緊張忙碌,全力以赴確保發射任務萬無一失、圓滿成功。
●火箭點火後,發射場遠控大廳內,上面級指揮員陳攀開始了新的忙碌──時刻判讀上面級數據狀態,同時與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保持緊密聯繫,確保上面級工作一切正常,並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在熱溫未散的發射塔上,塔勤分隊平台操作手姚雲第一時間帶領平台崗位人員,一層層爬塔架,檢查每個平台操縱箱、摸排每個液壓管路,確保設備安全。
●發射場測量系統指揮員宋文波,利用車載遙測系統,對火箭起飛階段的前200秒進行跟蹤測量,處理、分析和存檔相關資料。
●22時15分,通信系統工程師王峰正嫻熟地操作通信設備,與此同時,還兼顧任務通信網的資料傳輸保障任務。
●22時20分,火箭點火約1000秒後,應急資料處理負責人鄒海彬,分階段對基礎級、上面級進行准即時處理與分析資料,為指揮員提供精度更高、全面的資料支撐。
●9月20日1時42分,中心電腦軟體維護工程師趙淑敏,在衛星與遠征一號上面級分離後,對兩顆北斗導航衛星進行初軌計算,同時密切關注指顯軟體中衛星的狀態和相關參數解算正確性,為衛星總體的指揮決策提供資訊支撐。
●2時20分許,兩顆北斗導航衛星太陽帆板展開,西昌指控大廳掌聲開始響起。工程師鄒禕還顧不上慶祝,他要準確切換大屏畫面,為任務宣布成功做最後的準備。
●2時21分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學宇宣布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伴隨著大廳如雷的掌聲,熟悉的大紅屏亮起。
守望北斗牧星人堅守在陣地
大陸北斗全球導航系統組網衛星已經達到14顆,而距離年底組成北斗三號基本系統的目標也僅剩4顆。
看慣了火箭點火時的震撼,但你可曾知道,北斗導航系統為大家提供精準方便快捷的服務的背後,是無數北斗人的默默付出。
在大陸的東北邊陲,白山黑水之間,坐落著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某衛星管控隊。作為北斗衛星地面運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隊主要負責衛星初始資料的接收與分發,並為衛星精密定軌提供即時觀測資料。就是這樣一個個遍布大陸的小小衛星站,其運行品質直接影響北斗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
已是午夜,當筆者走近該隊機房,值班技師張立軍獨自在機櫃前進行資料記錄。張技師帶著一副眼鏡,平時話不多,但只要和他一聊起北斗,他就會兩眼放光。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在半年前還是一名出納。
那時,剛來隊報到的他,面對設備也是一竅不通。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自己的刻苦努力和骨幹幫帶下,他就這樣從一個門外漢升級成為技術骨幹。兩個月通過崗位考核,三個月成為崗位負責人,四個月成為帶班員……「北斗是大事,這裡就是我幹大事的地方!」張技師的這句肺腑之言大概就是他「開掛」的動力吧!
說到這裡,張技師憨憨一笑:「說實話,真想去發射場親眼看看自己每天管著的衛星是怎麼上天的!」
第二天一大早,趕來接班的,是站裡的「大姐大」──工程師陶芳。剛剛坐定,陶工便在設備前熟練地操作起來。在陶工面前的設備是該隊自主研發的北斗二代地面運控系統自動執勤系統。螢幕上,18顆組網衛星如同舞動的精靈,衛星只要出一點問題,「鐺鐺鐺」的聲音便會立刻提醒值班人員進行檢查。
「正常運行2098天」,螢幕上的字樣在提醒著大家,從正式組網成功到今天,北斗二號導航系統已經為亞太地區服務了整整2098天。
2098,也是這群默默無聞的牧星人堅守的天數。時光輪轉,冬去春來,牧星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堅守卻從未有過一分一秒的間斷。
在機房外,北斗三代地面運控系統正在進行緊張布置,預計在今年底,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建成之際,這套全新的系統也將正式投入使用,而對於這群牧星人而言,這又將是他們一塊日夜堅守的全新陣地。
入夜,走出大樓,「立志北斗 建功鋪路」八個大字在星光的映襯下熠熠生輝,仿佛在訴說、在傾聽他們的故事……(取材自海峽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