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自然資源部25日宣布,當天早上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B星。該星將增強大陸海洋遙感業務化觀測能力,提高海洋預報、監測、防災與突發事件預警能力的水準,幫助海洋資源開發與觀測氣候變遷,並為世界第一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建設」奠定里程碑。
海洋二號B星為大陸第二顆海洋動力環境系列衛星,也是大陸民間太空基礎設施規劃的第二顆海洋業務衛星。這顆微波遙感衛星具有全天候晝夜工作能力,能穿越雲層,不受氣候、日照等影響,與7年前發射的海洋二號A星形成互補關係。
增船舶自動識別
海洋二號B星裝載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掃描微波輻射計、校正輻射計等偵測工具,並在A星的基礎上,又增加船舶識別和數據收集分系統。這六大載荷將讓海洋二號B星成為大陸國內天線數量最多的衛星,不僅能觀測海面高度、風力、溫度、海洋上空降雨量、水蒸氣含量、液態水含量等環境要素,還能對全球船舶自動識別,並能接收、儲存與轉發大陸近海與其他海域的浮標測量數據。
海洋二號B星將會像「一台飄在太空中的手機」,設計壽命長達5年,能保持全天時、全天候的工作狀態,觀測範圍覆蓋全球9成面積,未來還將與陸續發射的海洋二號C星和D星合作,組成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幫助大陸全面掌握全球海域。
建構海洋偵測網
航天五院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張慶君表示,海洋資源與生活息息相關,過去只有一顆衛星,進行一次全球觀測就要等20多天,無法滿足大陸逐漸壯大的海上運輸、大洋漁場、海洋科考以及海洋安全等多方面需求,因此透過海洋二號B星建立起的海洋偵測網,就至關重要。
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蔣興偉院士表示,海洋二號衛星將有助於大陸在海洋資源的偵測、防災預警、環境管理,後續與海洋二號C星和D星組成星座,將支援大陸的海洋強國戰略。
海洋二號B星是大陸航天所屬的大陸空間技術研究院所製,而其運載的火箭長征四號乙也由同集團的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並由大陸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執行此次發射任務。
(記者/賴志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