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9・旺報-專題報導

2019-01-09・旺報-專題報導
八一軍事五項隊 不褪色的傳奇

《走出國門的解放軍》 拿下上百個世界冠軍

解放軍軍事體育訓練中心副主任王戀英,在軍體賽場,書寫多項世界紀錄。
解放軍軍事體育訓練中心副主任王戀英,在軍體賽場,書寫多項世界紀錄。

中共十八大以來,隨著大陸軍隊改革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解放軍出現在世界軍事舞台上,他們體現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為維護世界和平發揮著重要作用。《走出國門的解放軍》系列,走近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

2018年8月,北京西郊的一個大院子裡,散發著蓬勃朝氣,這裡,就是赫赫有名的八一軍事五項隊的駐地。

在世界軍事體育領域中,軍事五項被稱為最艱苦、最殘酷、最體現軍人素質的專案。1946年,法國軍官戴布魯斯為提高軍人的軍事素質和意志品質,創造了集射擊、投彈、越過障礙、游過河流和長途奔襲於一體的軍事訓練科目。由此演變而成的當代軍事五項運動包括:大口徑步槍200米射擊,500米障礙跑,50米障礙游泳,手榴彈的投準和投遠、男子八公里和女子四公里越野跑。為紀念這項運動的創始人,男子團隊的獎盃也被命名為「戴布魯斯杯」。

八一軍事五項隊隊員進行游泳訓練。
八一軍事五項隊隊員進行游泳訓練。

世界冠軍背後 一串觸目驚心的數字

體能訓練室內,男隊隊員們正在做著拉力訓練,一具具肌肉線條分明、充滿力量與美感的身軀,正在揮汗如雨。

完成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後,游泳館裡,更加艱難的50米障礙游泳訓練即將開始。隊員宮國寶介紹到,50米障礙游泳專案,源於部隊的武裝泅渡訓練,「第一個障礙一般兩臂抓杠,從杠上面跳過去;第二個是從木筏底下通過,其中就涉及到閉氣的技術……」

隨著教練的口令聲,游泳池內,一個個充滿活力的身軀如同一道道白色的閃電,在水中疾馳,輕盈地越過一個個障礙物,水花四濺,打到宮國寶的身上。「這是潘玉程,雲南人,成績非常棒,我個人還是比較佩服他,對自己非常狠。」

宮國寶和他佩服的潘玉程,都獲得過軍事五項世錦賽的個人冠軍和冠軍。統計顯示,在八一軍事五項隊,每名冠軍背後的付出,是一串觸目驚心的數位:練越野,要跑8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跑2圈;練高障,要從二層樓高的5米繩梯上縱身跳下7000次;練低障,要在1尺高的低樁鐵絲網下匍匐鑽爬100公里,相當於沿著北京三環路爬上3圈;練投彈,要投出無柄手榴彈62萬枚,約370噸,能裝100輛大卡車;練障礙游泳,要在障礙重重的泳道裡游8000公里,相當於橫渡渤海海峽60次。

500米障礙訓練。
500米障礙訓練。

單腳跳上領獎 戴布魯斯杯到中國

軍事五項運動是衡量一個國家軍人素質和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標誌,各國軍人都以奪得「戴布魯斯杯」為榮。

1980年,八一軍事五項隊應運而生了。1981年9月,八一軍事五項隊首次進軍和平之都日內瓦。大陸軍人首次亮相世界軍事賽場,首戰團體成績就進入前8名。組委會主席齊格勒說:「你們是第一支在歐洲亮相的亞洲軍隊,你們的表現讓世界震驚!」

1983年9月,大陸隊出征丹麥,參加第31屆軍事五項世界錦標賽。當時,美國從海軍陸戰隊中挑選精兵強將來參加這場「戰鬥」。當時,八一軍事五項隊組建時間短,並不被看好。哪知「戰鬥」一打響,大陸軍人個個賽如猛虎,勝似蛟龍,最終以21411.9分的總成績擊敗群雄,勇奪團體冠軍。由西方國家軍隊壟斷了33年的「戴布魯斯杯」第一次進入亞洲,來到中國。

八一軍事五項隊隊長吳建築當時正是其中的一員,「那時候的任務是保六爭三,但是我們拿了冠軍回來」,吳建築回憶起那難忘的一刻,「當時越野跑完以後,可以說我就一步路都走不了了。當時腳脖子扭傷了,後來去領獎台領獎,是單腳跳上去的。」

八一軍事五項隊隊員進行射擊訓練。
八一軍事五項隊隊員進行射擊訓練。

100多個世界冠軍 傳奇遍布五大洲

首奪「戴布魯斯杯」後,八一軍事五項隊開始了一段波瀾壯闊的英雄傳奇,征戰足跡遍布五大洲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在與世界軍事強國代表隊的賽場較量中,屢次摘金奪銀,打破世界紀錄,掀起了一股「中國旋風」。

大陸軍人頑強拚搏的精神,更成為軍事五項賽場傳送的佳話。現任中共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軍事體育訓練中心副主任王戀英還記得,第57屆軍事五項世錦賽上,隊員向淵在障礙賽中胳膊摔傷脫臼,卻強忍劇痛,拖著失去平衡的身體繼續和對手比拚。

當時身為八一軍事五項隊隊長的王戀英,心急如焚,「他還在堅持跑的時候,全場的觀眾全部都站起來了,一個是為他擔心,一個是為他表示敬意。後來當把他抬走的時候,全場的觀眾為他鼓掌。他說隊長,如果你要是不讓我停,我爬都要爬到終點。就是他已經忘我了。所以說他這句話說出來以後特別感動我,就類似這樣的情況其實有很多很多。」

建隊39年,八一軍事五項隊征戰國際軍體賽場,奪得100多個世界冠軍,60多人次打破世界紀錄。如今,軍事五項隊主力陣容,80%是「90後」隊員,英雄的接力棒已經傳到這批新生代隊員手上。(取材自海峽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