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5・旺報-專題報導

2019-06-05・旺報-專題報導
新劃設內海 須讓他國船隻通過

國際海洋法學者:大陸沒必要多此一舉

日前法國、美國軍艦通過台灣海峽形成新聞話題,引發大陸學界討論,是否應從法律面著手,將台灣海峽內海化,加強大陸對台海的管轄權。不過,著名國際海洋法學者傅崑成直言「不太可能」,理由是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本來已經是自由航行的水域,就算新劃設成為某國的內海,仍然必須容許他國船隻自由通過,沒必要多此一舉。

原台大教授,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南海研究院院長傅崑成表示,台灣海峽北段稍窄,南段較寬,中間有一道寬闊的經濟水域,供南來北往的國際船艦航行通過,並且行之有年。因此不適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三部分的規定,不能禁止他國船艦、飛機自由通過。

法國巡防艦葡月號4月6日罕見通過台灣海峽,升高與大陸的緊張關係。圖為2018年1月29日,葡月號和美國麥可.墨菲號驅逐艦行經太平洋。(取自美國海軍官網)
法國巡防艦葡月號4月6日罕見通過台灣海峽,升高與大陸的緊張關係。圖為2018年1月29日,葡月號和美國麥可.墨菲號驅逐艦行經太平洋。(取自美國海軍官網)

擔心侵害主權是多慮

傅崑成表示,就算大陸要立法把台灣海峽畫為內水,禁止他國船艦通過台海、改走台灣東面的太平洋,實際上也做不到。因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新形成的內水不能據為己有,必須沿用先前慣例,允許他國飛機船艦通過。
「在此基礎上,大陸沒必要把台灣海峽畫為內水,這種無聊的舉止,一來毫無幫助,二來只會引來國際訕笑、引來麻煩。」傅崑成表示,有人擔憂國際船艦通過台海會侵害大陸領海主權,其實是多慮了,「這些國家的船艦並沒有駛入12浬領海範圍內,不構成緊迫性危害。」

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傅崑成。(網路截圖)
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傅崑成。(網路截圖)

軍艦無害通過是重點

傅崑成認為,大陸在海洋地理上屬於相對不利的國家,因為它是外貿大國,加上軍事力量快速崛起,不管是頻繁出入的商船,或是需要穿越第一島鏈駛往太平洋的海軍艦船,都要經過他國海峽,應該更要支持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精神。
傅崑成認為,大家關心的重點,應該是軍艦屬於配備強大武力的船隻,應規範它們如何「無害通過」,一是不通知沿岸國直接通過,二是事先通知沿岸國,讓沿岸國可採取護送或警備等方式,三是事先取得沿岸國許可。如果中美兩國經由協商,讓雙方互惠、軍艦可無害通過,是最理想的狀態。

(記者/藍孝威)

 

 

 

 

旺報觀點─台居第一島鏈樞紐 兵家必爭

兩岸關係,介於內政與外交之間;台灣海峽,現在也面臨「內海化」與「國際化」兩種力量的拉扯較勁。大陸智庫正研究如何透過法律讓台海「內海化」,背後反映台灣做為東亞第一島鏈的重要戰略位置,因為東海、台海、南海「三海連動」,台灣的樞紐位置有助於大陸向北解決釣魚台、向南解決南海爭議,還可建立一道阻止美國介入東亞的屏障。
1989年,時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曾提出大陸海軍海洋計畫藍圖,他認為到2010年為止,要確立第一島鏈內的制海權,使其「內海化」;到了2020年要確保第二島鏈內的制海權,將東海變成內海,並在2040年成為可以遏制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及印度洋支配權的力量。
劉華清當年的夢想,似乎正在一步步實現。民進黨政府上台以來,大陸機艦繞台,比以往更加頻密又具針對性,遼寧艦、殲-15、轟-6K等機艦接踵穿越台海,甚至越過海峽中線,解放軍空軍還發布照片稱「用戰機航跡丈量祖國大好河山」。
大陸軍機軍艦繞台常態化,可說是北京推動統一進程的一部分,希望能排除台海複雜的國際因素。不過,與此同時,美國及西方盟友則在確保台海的「國際化」,像是美艦、法艦最近都參與行經台海的行動,以此掣肘北京。
台灣處在東亞第一島鏈的樞紐,大陸將台海內海化,可使大陸同時在東、南、北向都得到延伸。向東擴大300到500浬的戰略縱深,向北有助於解決釣魚台、向南則可解決南海爭議,不間斷地控制麻六甲海峽附近海域的鄰近國家海域;以達到阻擋美國對大陸本土威脅的屏障,強化大陸的海洋領土防衛與專屬經濟區的保護,最終在西太平洋建立一道阻止美國介入東亞的屏障。
反之,第一島鏈若為美國海權的前沿防線,則戰略主動權掌握在對方手中,隨時可以對大陸本土與其海洋權益構成嚴重威脅。
台海「內海化」與「國際化」的角力越來越明顯,台灣也更加處於「人為刀殂,我為魚肉」的險境,如果一味倒向美國,恐怕只會更把台海推向火藥庫邊緣。

(記者/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