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民反對修改《逃犯條例》發起的大遊行,可以說,其主軸已經從撤回修例,演變成林鄭月娥香港特首位子的保衛戰,原本只是單純解決在台犯下刑事罪的港人無法引渡的技術性問題,卻演變成香港大規模抗爭,香港現任領導班子難辭其咎。經過兩次遊行,任期到2022年的林鄭月娥在港人心中已提前跛腳,政途艱難。
2018年2月,香港19歲男子陳同佳涉嫌在台灣殺害女友潘曉穎,分屍棄置,慘絕人寰。案發後,陳同佳逃返香港,後來他在香港落網被捕。由於台灣及香港兩地沒有引渡條約,台灣無法實際逮捕他以啟動司法程序。而在香港方面,由於採行屬地原則,無法就他在台灣所犯下的殺人嚴重罪行起訴。
香港的《逃犯條例》容許香港與未達成相互引渡協議的地區提供「一次性」引渡安排。但不適用於澳門、台灣及大陸。兩岸關係與港台關係向來連動,香港不可能單獨跟民進黨政府簽定引渡協議,或把台灣納入「一次性」引渡的範圍內。
此外,當港府推出的《逃犯條例》修正案把大陸納入可引渡範圍內後,民進黨政府已表明不接受,香港大律師公會在9日遊行前就已發出說帖,強調台灣既已表明不會接受任何在修改《逃犯條例》下實施的特別安排。故不再需要就此案件進行緊急修例。
當台灣都已說不會接受了,反觀林鄭班子仍堅持推動,在中美貿易戰下,西方國家逮住機會,據不完全的統計,外國政府約發出67次的批評。好在9日遊行後,林鄭暫緩修法,否則以目前香港市民的能量,肯定最後大規模衝突作收,如此月底的G20峰會北京必成為批評焦點,更別寄望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 與美國總統川普間能有什麼善意。
雖然中聯辦16日約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表達對林鄭月娥這次做法表示尊重、理解和支持。但這次危機突顯港府班子缺乏國際戰略觀與大局意識,尤其民進黨政府早在9日遊行前,就已強調不會接受修法,港府仍舊趕鴨子上架,然後再把責任推給台灣,搞到自己裏外不是人,林鄭的班子,恐難逃短命一途。(記者/連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