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安會」昨日登場。安倍當面邀請習近平明年春天訪日,習近平也當場給出正面積極的回應,表明這是個「好提議」。習安2人的良好互動也成為近一年半以來中日關係回溫的最佳寫照。
東海上較量 恐不會少
大陸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大學國關學院教授時殷弘指出,習近平對於訪日給出正面回應,無庸置疑是對中日關係回溫一個最好的展現,畢竟過往中日關係曾經因為釣魚台島嶼主權問題,一度跌至谷底。
時殷弘還認為,特別是在當前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日本很難置身事外,安倍政府某種程度上也會承受美國一定的壓力,這就塑造日本近年選擇改善中日關係,然後在一帶一路的第三方市場基礎建設上,與中國合作。
不過,時殷弘強調,中日在政治外交關係上的改善,並不能全面擴及到國安戰略緊張的緩解;以東海為例,在東海的國防戰略上,日方與美方的利益是高度重疊的,因此安倍政府還是會傾向與美方合作;換言之,中日雙方在東海上的軍事方面的較量,恐怕不會改善多少。
永遠的鄰國 中性偏好
而談及「習安會」可望將中日關係定位成「永遠的鄰國」關係,大陸知名智庫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劉慶彬指出,「永遠的鄰國」關係這一詞彙的使用,應該相對是中性偏好,一方面反映兩國關係的改善,一方面也暗含日本對兩國關係的想像。
劉慶彬進一步解釋,「永遠」其實蘊含著是期待中日之間「永遠不要」再發生戰爭的寓意,對於未來中日關係的前景有很正面的想像。
不過,劉慶彬也稱,過往日本安倍政府是將中日關係定位成「戰略互惠」,而不是一般比較常見的「戰略夥伴」,日方給出的解釋就是希望中日的關係維持一個比較「中性」的立場,如今「永遠」這個詞也是有點這個意味。
(記者陳柏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