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7・旺報-專題報導

2019-08-27・旺報-專題報導
莫言拿文學獎 中國實現零突破

山東農民之子 魔幻現實主義作品閃耀世界

當時,大陸官媒央視特地中斷黃金時段的新聞聯播節目,插播莫言得獎的突發新聞;《環球時報》於網站上開闢「環球關注」的欄目,對此進行特別報導;《人民日報》則在報導中宣稱,莫言獲獎「是慰藉,是證明,也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新起點的開始」。

消息傳來,隔著海峽的台灣文學界也為之震動。台灣中研院院士王德威以「華文文壇眾望所歸」一語,祝賀莫言得獎;作家張大春強調:「我可以說,諾貝爾文學獎真的看見中國了。」曾任文化部長的作家龍應台則認為,「講中文的人應該都很高興」,在她口中的莫言,堪稱「從中國土地裡長出來的人民文學家」。

2012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中國作家莫言(前)領取諾貝爾文學獎。(新華社)
2012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中國作家莫言(前)領取諾貝爾文學獎。(新華社)

想像力超越人類存在

偕妻女遠赴瑞典斯德哥爾摩領獎的莫言,意外把講稿放在下榻旅館,現場「脫稿」致詞時表示,「我是一個來自中國山東高密東北鄉的農民的兒子,能在莊嚴的殿堂裡領取這樣一個巨大的獎項,很像一個童話,但它毫無疑問是一個事實。」

在原本準備的講稿中,莫言最後亦感謝故鄉高密的父老鄉親,「我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你們中的一員」﹔「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他自稱「我便是這片水土養育出來的一個說書人」。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佩爾‧韋斯特伯格在致詞時說,莫言的想像力超越人類的存在,讚譽他是一位傑出的寫實主義者,作品描述20世紀中國的歷史,「他的作品中充滿魔幻現實主義色彩,是歷史和現實的並存」。

本名「管謨業」的莫言,1955年出生於高密縣河崖鎮平安村,小學五年級被迫輟學回家務農放牛,21歲離鄉當兵,期間為一圓「作家夢」而開始投稿;1985年發表的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成為莫言的成名作。

至於兩岸民眾最早接觸莫言,則大多以擒下1988年柏林影展金熊獎,張藝謀執導、莫言編劇的電影《紅高粱》為起點,改編自莫言的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

莫言的代表作尚有《檀香刑》、《豐乳肥臀》、《酒國》、《生死疲勞》、《蛙》等。

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平安莊,莫言舊居旁邊的攤位上,擺滿莫言書籍以及地方特色紀念品。(中新社)
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平安莊,莫言舊居旁邊的攤位上,擺滿莫言書籍以及地方特色紀念品。(中新社)

捍權益打贏侵權官司

除2014年熱播的大陸電視劇《紅高粱》外,由莫言參與改編的民族歌劇《檀香刑》,2017年6月起也在山東濟南公演。得獎5年後,莫言於《人民文學》雜誌開闢「莫言新作」專欄,發表其戲曲文學劇本《錦衣》、組詩《七星曜我》;出自莫言之手的3篇短篇小說,總題目為《故鄉人事》,則刊登於《收穫》雜誌。

對於首度在文學刊物上發表詩歌、戲曲文學作品,莫言坦言:「2012年獲獎之後,我就沒有在刊物上發表過作品。其實我一直在寫,寫完以後還是想放一下,盡量打磨得讓自己滿意一點兒,希望讓讀者也比較滿意。」

今年初莫言控告玉瓷科技公司侵犯其姓名權、肖像權,未經許可擅自進行商業宣傳,製造莫言代言的廣告形象。5月底法院判需刪除有關侵權資訊、刊登道歉信,並賠償共21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947萬元)。莫言不但打贏獲得諾貝爾獎後的第一個官司,也創下大陸名人遭侵權案賠償金額的新紀錄。(記者賴廷恆/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