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10月1日「國慶」大閱兵,軍事專家指出,地面的閱兵方陣,武器基本以「混合編組」呈現,少見單一武器組成單一方陣,體現了解放軍武器「合成化」趨勢,也符合當今作戰思想主流,協同作戰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今天閱兵分列式正式出場前,9月下旬在天安門廣場已經有幾次彩排預演,從中可以得窺大陸軍隊將以什麼形式展現武裝力量,新展示的各種武器裝備又如何體現全新作戰能力和作戰形式。
輕重型戰機坦克互搭
空中編隊多次在北京上空演練飛行之後,空警2000、空警500和空警200以及各種大型特種機,殲-20、殲-16、殲-10C等新一代多用途殲擊機,乃至首次公開亮相的直-20突擊運輸直升機,都被網友捕捉到並且上網廣為宣傳。地面部隊和武器裝備,先前都是閱兵村裡演練,反而難被觀察到。現在少部分呈現出來的影像,都是在兩次全彩排過程中被拍到。
2015年和2017年兩次閱兵過程中,解放軍武器裝備都按照作戰任務不同,編組成多個不同類型的模組,但在今天即將舉行的大閱兵中,「合成化」趨勢又有新的體現,那就是裝備混編方陣在本次閱兵中的大規模出現。
例如以15式輕型坦克和04A步兵戰車組成的混編方陣,體現的就是重型合成部隊在高原等複雜環境下進行作戰的裝備體系;155毫米卡車炮和大口徑模組化遠程火箭炮的混編方陣,則反映了集團軍一級遠程火力打擊作戰的裝備進展。而以山貓全地形突擊車和獵鷹輕型旋翼機組成的混編方陣,則展現特戰力量在各種作戰場合下的裝備使用。
遠中近程飛彈全涵蓋
海紅旗-9、紅旗-10和H/PJ-11型近防炮組成的混編方陣,則在陸上完整展示新一代主力驅逐艦的防空武器配置;在防空裝備方陣中,幾款不同防空導彈方陣的混編,也體現空軍地導部隊和野戰防空部隊的不同裝備針對不同作戰距離的畫分。以紅旗-9、紅旗-22、紅旗-12、紅旗-6A為代表的空軍防空導彈體系,涵蓋了超遠端、遠端、中程、中近程的導彈體系;以紅旗-16A和紅旗-17A為代表的陸軍防空導彈體系,也包括了從近程到中遠端的野戰防空系列。
在資訊戰和無人裝備的裝備方陣中,混編規模更大,混編的裝備種類也更多。其中多數還都是無人機,但是其分類有規律,3個無人裝備方陣依次展示了不同類別和級別的偵察無人機,多款不同型號的攻擊型無人機以及多款執行通信中繼用途的無人平台。偵察無人機中包括旅營級別,使用活塞發動機,航程較短的輕型無人機;使用噴氣動力,速度更快、航程較遠的集團軍級無人機;已經多次執行任務的無偵-8型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
無人機資訊戰升級
攻擊型無人機方陣中,包括國產哈比反輻射攻擊無人機,察打一體的攻擊-2無人機以及隱形無人攻擊機,反映無人機是針對不同目標和不同用途的多樣化設計。至於資訊戰方陣的各種複雜的電子戰設備、遠端通信設備林立的天線,展現出解放軍在資訊化戰爭條件下,對於電磁權領域作戰的深厚實力。後方保障和裝備保障方隊,延續2015年開始的傳統,混編方陣,全面展示日益現代化的後勤保障系統。
地面方陣中,唯一單一裝備編組的是火箭軍裝備方陣。展出的火箭軍主戰武器除了東風-5彈道飛彈,全部是在2010年以後研製成功,進入裝備序列的先進裝備,特別是超高音速戰鬥部門,即將在未來取代東風-11和東風-15的東風-17彈道飛彈,以及作為全球戰略核打擊力量核心的東風-41機動性固體洲際彈道飛彈。先前新聞宣傳報導中首次出現的新型全程超音速遠端巡航飛彈,也會出現,作為遠端戰役戰術打擊武器的重要一環。(記者/洪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