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3・旺報-綜合報導

2019-10-03・旺報-綜合報導
高砂義勇軍血淚史 課本兩行帶過

對台灣原住民而言,日據時期是一頁不堪回首的血淚史!二戰期間日本殖民政府利用原住民英勇善戰、熟悉叢林的特質,送往南洋作戰,稱為「高砂義勇軍」;不過高砂義勇軍常被日軍當作敢死隊,史載數千名原住民士兵最後僅1/3倖存,戰死者靈位則放在日本靖國神社,成為再一重羞辱。令人驚訝的是,「高砂義勇軍」這段史實,在新課綱高一歷史課本中只有兩行。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日進入戰爭狀態,8月15日台灣軍司令官宣布台灣進入「戰時體制」,意味台灣人民替日本帝國服務,與大陸人民正式成為「敵對狀態」,對當時所有台灣土地上的人民都刻骨銘心。但多個版本的新課綱高中歷史課本,卻只在「原住民篇」提及原住民被迫參軍,未提及許多在台漢人也被徵為軍伕,多個台灣家庭家毀人亡。

台灣原住民涉入二戰,南一版歷史課本是這樣寫的:「1942年,日本陸軍招募原住民族青年,由近五千名分批組成『高砂義勇隊』,多次被派往南洋地區,協助熱帶雨林、叢林等各種戰地任務,為原住民族落實皇民化的最高表現。」

三民版則說:「日本當局也加強原住民的軍事動員,1941年底,日本陸軍軍部開始募集原住民組成『高砂挺身報國隊(高砂義勇隊)』,以軍伕身分協助南方戰場作戰。」泰宇版和南一版也大同小異。
課本就兩行,但現實生活中「高砂義勇軍」未畫下句點。至今許多台籍日本兵,不管是漢人或是原住民,戰亡與傷殘者仍未得到日本政府賠償;戰後高砂義勇隊死難祖靈被安置於象徵日本軍國主義的靖國神社,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曾要求撤出,反對共祀;此外,究竟要尊崇或貶抑「高砂義勇軍」,台灣各種政治意識形態仍莫衷一是。

無論如何,「高砂義勇軍」是原住民也是全體台灣人的共同記憶,反映日據時代「要做日本人還是台灣人」的荒謬情境,亟待人們重建歷史敘述,而非簡化甚至遺忘。

(記者/簡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