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研究大陸的學術重鎮政大東亞所,也是高雄市長韓國瑜的母所,21日舉行51周年所慶,並發表新書。回顧東亞所這半世紀來的學術研究歷程,政大東亞所所長王信賢說,從匪情、中共、中國大陸再到中國研究,是個「除魅化」的過程,也緊扣兩岸和國際脈動,見證台灣的政治轉型。
中研院院士吳玉山則指出,東亞研究與台灣的生存發展及兩岸關係緊密相關,其重要性在所有學科中絕無僅有。
政大東亞所21日舉行51周年所慶,並出版《從一所看一學科:政大東亞所與台灣的中國大陸研究》一書,回顧台灣的中國研究起源與轉型。
吳玉山認為,政大東亞所過去與國安、情治單位有著千絲萬縷的連繫,但隨著台灣民主化轉型、兩岸及國際情勢改變,東亞所也隨之轉型;「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東亞所走過半世紀,承擔的使命仍像以前一樣重要。
他強調,東亞所從一個所到一個學科,再從一個學科到國家生存發展,從來沒有看到一個學科可以跟台灣的生存發展關係這麼緊密;此外,近幾年東南亞研究更受重視,也同樣反映兩岸和時代脈動。王信賢表示,觀察東亞所校友畢業論文的用詞,對大陸的稱呼,從「匪情」、「中共」、「中國大陸」到現在的「中國」,他認為這是個「除魅化」的過程,或許從政治來看稱呼「中國」有不同涵義,但從學術角度而言,「中國研究」是一中性詞,就是「China Study」,也代表跟國際學術的接軌。
政大東亞所前所長、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表示,經歷過超過50年的演進,台灣的中國研究現正走向國際,如政大國關中心發起的「當代中國研究國際聯盟」,11月完成跨越全球三大洲合作備忘錄簽署,集結美、加、澳、日與台灣的當代中國研究學術力量。
(記者/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