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5・旺報-綜合報導

2020-01-05・旺報-綜合報導
強化黨領導 陸改大學章程引焦慮

復旦章程移除「自由、獨立」字眼 凸顯學術空間受限

近年,大陸政治在意識形態上,進行很多方向性的調整,這也讓言論自由逐漸受限。大陸教育部在12月批准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大學院校的章程修改申請,強調「學校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並移除「自由」、「獨立」等相關價值的表述,此現象更凸顯大陸教育與學術空間的限制。而對自由有最強烈渴求的知識分子們,對學術環境一連串的變遷,內心存在一股強烈的焦慮。
這些焦慮也帶有歷史成因,大陸在毛澤東時代曾推動反右、文化大革命等政治活動,造成一整代的知識分子被消滅、噤聲。在改革開放後,大陸在政治、經濟上都發生巨大變化,學術環境相較於毛時代,也有很大進步。而此次發生公共言論再度緊縮的狀況,引起知識分子們的歷史憂慮。自由作為文化、學術的命脈,大陸文化是否會更坎坷地走向現代復興,也帶給知識分子們巨大焦慮。

復旦章程修改惹議,凸顯學術自由受限,圖為2019年復旦迎新,一名學生展示新生手冊。(新華社資料照片)
復旦章程修改惹議,凸顯學術自由受限,圖為2019年復旦迎新,一名學生展示新生手冊。(新華社資料照片)

針砭時事管道限縮

當今對於中共治國的顯學,已並非「黨政分離」,中共十八大以來,一直加強以黨領政作為治理手段的氛圍。因此在輿論、教育、文化領域上也都不可避免逐漸受到黨的領導,馬列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搶占輿論與思想的陣地,原本在文革後,大陸民眾逐漸接受的自由、民主等價值受到相當程度的排擠。
早在2013年,就傳聞中共曾發布「七不講」文件,要求高校教師不得講述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公民權利、共產黨的歷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以及司法獨立。雖這份文件並未得到證實,但倘若為真,顯然會引起知識分子對政治發展期望的強烈反彈。
當前知識分子針砭時事的管道也被限縮,中共對於自媒體的加強管控掃除許多與官方觀點不符的言論。更嚴重的是,廈門大學、清華大學等多間院校發生至少十多起教授因言論問題遭學生舉報而被解聘的事件。

復旦等大學院校修改章程後,強調「學校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圖為2019年復旦軍訓生文藝演出。(新華社資料照片)
復旦等大學院校修改章程後,強調「學校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圖為2019年復旦軍訓生文藝演出。(新華社資料照片)

文化繁榮有賴知識分子

「黨的領導」成為新主流方向,向來倡導「學術獨立、思想自由」的復旦大學,在新修改的大學章程中,完全移除「自由、獨立」等字。不過,過去大陸的大學中,對於自由主義,確實有一種過度迷思和意識形態化認知,為使國家發展趨穩、抗衡外部學術霸權,中共近年來針對大學章程的修改,有其內在政治邏輯。且此次章程修改,也不僅只有強化黨的領導,也有不少針對大學管理問題的糾正,確有其必要性。
但由於過去發生不少類似事件,公共輿論的管控,更讓知識界普遍感到壓抑和焦慮。
中國歷史上,有三個文化繁榮的時代,最早是春秋戰國;接著是兩宋時代;最後是民國時代。這些大鳴大放的時期奠定人類知識基底和中華文化的基礎,因此若要實現大陸的現代復興、開創新時代的文化繁榮,就必須給予知識分子一個寬容、自由的創作環境。
自由與民主是當代大陸社會主義核心的價值之一,且這並不一定會與加強「黨的領導」相互矛盾,只有促使知識分子積極的參與,才有可能創造下一個文化繁榮的新盛世。(記者/蔡宗霖)

開創文化繁榮,必須給予知識分子一個寬容、自由的創作環境,圖為復旦大學。(取自新浪微博@復旦大學)
開創文化繁榮,必須給予知識分子一個寬容、自由的創作環境,圖為復旦大學。(取自新浪微博@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