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四川大學和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考古系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在斯里蘭卡北部的曼泰港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上千件來自中國、古羅馬、印度和波斯等地的瓷器、陶器和珠飾,證明西元前337年至西元1017年期間,曼泰港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貿易與貨物轉運的重要樞紐。
位於斯里蘭卡北部的曼泰港,是古代著名的印度洋港口,為古印度洋航線必經之地,大量的交易活動在港口發生;從1886年至今,各國考古學家在遺址上進行7次發掘;影響最大的一次是由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與斯里蘭卡國家考古局合作,1981年至1984年間的發掘。
帶出晚唐至宋青瓷片
四川大學與凱拉尼亞大學的考古隊是從2018年12月20日展開考古研究,2019年底前剛結束。這次發掘的主要參加者之一、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范佳楠表示,雖然曼泰港經過多次考古發掘,但發掘的遺址面積有限,關於曼泰港的城垣及城壕的始建時期、遺址的分期及年代、河道與城市布局等問題仍有待解答。
考古隊的發掘選點位於曼泰港遺址北部。鑽探表明,遺址文化層厚度近4公尺,地表下約1.2公尺處為灰色砂土,土壤含砂量變多,部分鑽孔在此層帶出了可斷代為西元8至10世紀的南亞黑紅陶殘片、西元9至10世紀(晚唐五代至北宋初期)的中國青瓷片及時代不明的西亞玻璃殘片。
曼泰港東西航線樞紐
經過1年時間,考古人員清理出420件中國瓷器,上千件來自西亞、東南亞及印度的陶器,2000多件珠飾和玻璃片,以及大量本地陶器,這些物品的年代可追溯到西元前6世紀至西元10世紀,且材質多元,含金屬、陶瓷、玻璃、石、貝等,而且來源豐富,串聯整個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地區,證明曼泰港在海上絲綢之路長期居於東西航線聯結的樞紐地位。
420件出土的中國瓷器種類繁多、來源廣泛,可以辨識出的成品,包括唐代就有的浙江紹興越窯青瓷、長沙窯青瓷及彩繪瓷,還有河北邢窯以及源於隋代的河南鞏義窯等窯口燒造的白瓷、白釉綠彩及三彩器、以及廣東的青釉大罐等。(記者/廖慧娟)
小靈通 曼泰港遺址
位於西北部馬納爾區,臨馬納爾海峽,隔保克灣與印度東南部相望。遺址的北、西、東地表尚存近乎連續的馬蹄形雙重城垣,南面城垣幾乎無存。西元前337年至1017年期間,這裡是斯里蘭卡首都阿努拉德普勒與印度洋聯繫的前哨站,戰略位置重要。諸多歷史文獻記載,來往於印度洋西岸的船隻,經馬納爾海峽通行,到達曼泰港,可在連接斯里蘭卡西北的曼納島、印度東南海岸的羅美斯瓦倫島之間的石灰岩沙洲「羅摩橋」(西方人稱為「亞當之橋」)換搭小船,進行貿易;珍珠、寶石、玳瑁、象牙、肉桂、胡椒等是當時主要的貿易品。(記者/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