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2・旺報-連線報導

2020-01-12・旺報-連線報導
無緣區域經貿協定 台商心忡忡

經濟發展不樂觀 學者籲生產高單價產品走出自己的路

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的採購與供應研究中心執行長賴樹鑫表示,台灣無緣於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組織,目前來看對傳產等業者是很不樂觀,但業者並不能倚賴關稅保護才能生存;業者應秉持「不靠保護也一樣能做出有價值的服務與產品」精神發展,比如,很多歐美先進國家企業並不是靠低價產品或關稅優惠與他國競爭,但仍有一定的消費者願意為這些企業的高單價產品買單。賴樹鑫說,為何台灣業者不朝這個方向轉型?為何台灣必須靠低價產品或關稅保護才能驅動出口?

去年10月舉行的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本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10月舉行的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本報系資料照片)

中美貿戰是轉型契機

賴樹鑫進一步表示,因此,如同之前媒體報導前財政部長劉憶如所說,短期對台灣經濟、傳產等產業業者是有衝擊,但業者在絕境下轉型,提升實力,把短空創造成長多的優勢,就不怕關稅威脅。
賴樹鑫更舉例,某位前台糖董事長曾提到,台灣應該思考未來20年是否還適合發展製造業,是否適合做與現在不同的產業?中美貿易戰給台灣一個良好契機,而業者如何把握這個機會去做點不一樣的轉型,這值得花時間思考。

另一名學者則指出,台灣現在一年出口有一半是資通訊產品,包含電子零組件、資通視聽等,另外一半則是傳統產業的金屬、橡塑膠、石化、機械、紡織等產品,而這些產品原本就有關稅,所以若未來台灣沒簽經貿協定,有一半的出口產品不會受到區域經濟整合影響,但另一半就會遭受衝擊。

不過,該名學者強調,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台灣主要貿易競爭對手像南韓、新加坡,近年簽署許多區域經貿協定,但這些國家今年的貿易與經濟表現仍較差;原因在於雖簽署了經貿協定,但他們是與大陸簽署協議,由於他們貿易對象主要為大陸,如今大陸經濟下滑,就會有所衝擊;因此,他認為,除了簽署經貿協定外,還要注意簽署產品內容、簽署對象市場是否夠大,不是簽了很多就有幫助。

2015年1月29日,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在台北開會,回顧ECFA生效以來的執行情況。(中新社資料照片)
2015年1月29日,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在台北開會,回顧ECFA生效以來的執行情況。(中新社資料照片)

建議台企投資海外

該名學者也補充簽署區域經貿協定後,對方產品當然也會進入你的市場,比如印度這次為何不簽RCEP,就是因為還沒有做好準備讓外國商品進入他的市場。

至於台灣未加入區域經貿整合,台灣廠商究竟如何因應?上述學者認為,企業可以到海外投資,例如,過去美國和日本汽車產業發生貿易爭端時,日本車企就往美國市場投資,所以,1980年,日本車在美國市占率是20%;而到2017年,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占率達到40%,日本車企將高附加價值產品及服務留在本地,低附加價值產品則投資美國市場;兩面夾攻反而越做越大,這種做法很適合台灣學習,業者注意高附加價值產品、研發總部留在本地,而低附加價值則可以選擇到海外投資發展。

然而,仍有台商對此感到十分憂心,台灣無法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就像是全面被排除在外,雖然台灣資通訊產品出口享有免關稅優惠,但另一半的產品就處於弱勢地位,很容易被淘汰,台灣如果能加入就能解決這些企業的問題。

台灣一自行車大廠生產線作業情形。(本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一自行車大廠生產線作業情形。(本報系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