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預定周三(1月15日)在美國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已率團抵達華府。根據媒體披露,第一階段協議細節包括中國承諾未來兩年內在4大產業範圍增加採購約達2000億(美元,下同),約5兆9000億新台幣的美國商品和服務。
《南華早報》報導,中方將承諾在兩年內完成的新增採購目標,包括750億元的美國製造商品、500億元的能源、400億元的農產品,以及350至400億元的服務。
陸愛美製雙B
路透公布的數字與《南華早報》略有出入,指中國承諾未來兩年增加購買近800億元的美國製造商品、逾500億元的能源產品、約350億元的美國服務,以及約320億元的美國農產品。
大陸增加採購的美國製造產品,包括汽車、汽車零組件、飛機、醫療設備、農業機械、半導體等,飛機主要是指波音的客機。波音是美國最大的民航機出口商,但是這兩年對大陸出口陷於停頓。
汽車方面,目前美國出口到大陸最多的美製汽車是賓士和寶馬。外電指出,中國汽車製造產能已經過剩,目前很難看出中國需要更多美製汽車。
在農產品方面,大陸在兩年內增加購買美國農產品約320億元,相當於每年增加約160億元,若以美國2017年農產品出口規模240億元為基準,總額將接近美國總統川普先前宣稱的400億元年度目標。
大陸還將增加購買約350億元的美國服務,服務領域是美國對中國享有貿易順差的少數領域之一。
陸不履約美再加稅
外電指出,雖然美方強調協議中會有強制執行條款,但很多專家質疑第一階段協議能否確實執行。美方官員強調,如果協議無法確實執行,美方可以重啟關稅措施,以補償經濟損失,中方不得報復。
劉鶴率領的代表團隊已在當地時間1月13日抵達華盛頓,準備與美方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中方代表團成員包括商務部長鍾山、人行行長易綱、發改委副主任寧吉、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農業部副部長韓俊,以及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等人。
簽約儀式會在美國時間15日舉行,預計有200人參加,其中包括美國主要貿易團體代表。
(記者/許昌平)
旺報觀點─中美經貿更緊密 脫鉤論不成立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即將簽署,而協議的部分條件是,中國承諾在兩年內增加購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以大陸2019年向美國進口約1227億(美元,下同)商品看,1年增加採購1000億元,並非難以達成的目標。而對美進口的增加,讓中美貿易更加密切,過去一段時間甚囂塵上的中美「脫鉤論」,顯然無法成立。
大陸增加購買的2000億元美國商品分為四大項,包括農產品、工業製成品、能源產品及服務,完全符合美國總統川普增加美國就業的目標,有利於美國經濟,因而有助川普連任選情。
隨著中美貿易的不確定因素逐一消弭,美國消費者的消費將增加,企業也會把中美衝突擺一邊,繼續推動投資。
至於大陸方面的利益,從一些數字已可看出端倪。由於12月中美經貿磋商情勢樂觀,企業信心明顯上升。去年12月,除了出口增加,根據海關總署每個月對3000家外貿企業進行問卷調查數據顯示,對未來2到3個月出口形勢表示樂觀的企業數量在增加,12月增加的數量達到2018年下半年以來的最高值。企業樂觀,投資自然會增加。
總體而言,相較於貿易戰的「損人不利己」,中美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代表彼此都有「雙贏」的心態,希望擴大自己的利益,而非僅傷害對方的利益。這種心態,也讓所謂中美「脫鉤論」不攻自破,因為加強經貿往來,絕對和「脫鉤」相矛盾。
過去在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兩個陣營經濟互不往來,美國藉由經濟制裁、軍備競賽和操縱石油價格等手段,最後讓蘇聯經濟崩潰。先前外界有分析指出,美國對大陸發動的貿易戰就如同冷戰時期對蘇聯經濟封鎖的前奏,但目前看來,這個假設不成立,因為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將導致中美經濟越來越緊密,而不是越推越遠。
(記者/許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