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31・旺報-專題報導

2020-01-31・旺報-專題報導
兩岸研究 台灣南北大不同

南部關心經濟生活面 北部聚焦國家大政

台南學甲與大陸的虱目魚契作訂單一直是「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的經典案例,中共的讓利或說「政治訂單」未必能改變學甲人的投票行為。中南部的兩岸研究學者指出,南台灣民眾關心的兩岸議題貼近自身生活切實相關的,如小農經濟等,政治中心的北部目光聚焦國家大政,而這也影響到南北兩岸研究的視角。

專長中國研究的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潘兆民表示,南北的兩岸研究有相當差異,首先北部大學相關科系較多,涵蓋政治、經濟及國家發展等領域,研究人才齊全,而北部大學重視兩岸經貿如ECFA、RCEP等。同時,台北有很多智庫,如亞太和平基金會等也往往會跟學校合作,研究能量豐沛。

東海大學教授潘兆民。(本報系資料照片)
東海大學教授潘兆民。(本報系資料照片)

南北產業發展迥異

更重要一點,潘兆民說,國家的政治中心也在台北,兩岸研究絕對跟國家政策息息相關,總統主管國防外交,兩岸議題是核心,因此先天上,北部容易獲得兩岸訊息,接觸政府決策制定者,相比中南部接近訊息的遠近就不同,這也形成北部主要成為兩岸研究的重鎮。再加上中南部的相關科系較少,中台灣集中東海與中興大學,東海有大陸社會管理研究中心及政治系,中興大學有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南部主要是中山大學、成功大學。
潘兆民指出,中南部研究通常關注農業議題、中小企業如台商在兩岸互動過程的利基、中美貿易戰下兩岸的合作或對立。由於中部地區是精密工業重鎮,南部則是石化與農業,因此該地區學者往往會關心到某一個產業,就像反服貿是在北部,道理在於南北產業發展不同。

學甲中間選民增加

他續稱,這點大陸也知道,因此跟南部互動有「契作」,學甲虱目魚、蓮霧芭樂等農產品。台中在胡志強時代有各省採購團「從北買到南一團一團來」,但在林佳龍當選後就斷了,造成農民大損失,他聽說後來是透過一位醫生跟上海溝通請他們採購,才解決東勢的水果問題。他強調,北部生活方式跟南部差異很大,南北政治文化亦然,政黨認同與政策關心也不同,南部重視政府「再分配政策」等福利面,如農民補貼、老農年金;北部企業要兩岸開放政策、企業發展願景。
至於學甲人的投票意向,潘兆民說,近期有學者研究報告指當地人態度開始有改變,中間選民增加。(記者林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