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五四運動99周年,近100年來中國人追求國家富強的目標從未停歇,但兩岸卻走上不同的發展路徑並遭遇不同的問題。紀念五四,應該省思這百年來的五四精神對兩岸未來發展的啟示。
五四運動的主要訴求是「賽先生」與「德先生」,就是希望憑藉科學與民主,追求中國的富強、對抗列強的侵略。
近代中國的革新運動起於戊戌變法,今年也剛好滿120周年,戊戌變法的失敗促成辛亥革命,但革命並沒有為中國帶來富強康樂,五四運動的反省就是科學落後與民主未落實。
百年來,中國志士秉持五四追求科學進步與民主發展的精神,為國家富強奮鬥。但1949年後,兩岸選擇了不一樣的發展道路。
大陸歷經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四十年堅定走改革開放路線,逐步成為與美國並列的世界強國;反觀台灣今天卻面臨民生凋敝、民主開倒車的困境,更在99年後的今天再次爆發「新五四運動」,這無疑是對台灣引以自豪的自由民主路線一大諷刺。
回顧今年正好150年的明治維新與戊戌變法以降的中國改革運動,成敗最大的關鍵在於國家領導人的意志與社會精英的覺醒。
大陸改革開放四十年就是靠領導人的決心,加上社會精英的覺醒,上下一心推動改革;反觀台灣近20年來,領導人常為一己一黨之私,扭曲國家長期發展的方向,甚至刻意製造兩岸對立以進行族群動員,目的是維護黨派的地位。以致台灣由亞洲四小龍之首,落居到四小龍之尾,且差距還不斷擴大。
紀念五四也反省五四,期待大陸在經濟發展之餘,別忘了進一步推動與落實「賽先生」與「德先生」;對台灣,期待領導人能以蒼生為念,改善兩岸關係以重振經濟。
還記得五四運動八個月後,國父孫中山先生評價五四運動是「人皆激發天良,誓死為愛國之運動」;緬懷五四,期待兩岸領導人秉持天良以國家、人民為念,共同追求兩岸的和平與發展。
(馮國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