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0・旺報-綜合報導

2020-03-10・旺報-綜合報導
陸城市醫療環境排行 「京」給力

衛生方面投資不足 半數以上低於平均值

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大陸各城市的醫療硬體環境競爭力也備受各界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布的一份專題報告顯示,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武漢、成都、太原、重慶、杭州、西安位居前10名;整體而言,仍有半數以上城市的醫療硬體環境競爭力指數低於平均值,主因為大陸對於衛生方面的投資不足。

▲整體而言,大陸醫療衛生資源總體存在明顯分布不均現象,圖為口罩生產線。(新華社資料照片)
▲整體而言,大陸醫療衛生資源總體存在明顯分布不均現象,圖為口罩生產線。(新華社資料照片)

針對大陸境內286個地級以上城市的醫療硬體環境競爭力,進行對比分析後,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城市醫療硬件(體)環境競爭力專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由前10強城市的區域分布來看,4個直轄區全數入榜且排在前段班,北京、上海分居一二,其餘均為省會城市;10強之後,省會城市排名也居於領先。

中西部城市優勢明顯

透過構建出更具綜合性的醫療硬體環境競爭力指數,《報告》的排名依據,涵括擁有醫生數與每萬人擁有醫生數(基本醫療條件)、醫院床位數與每萬人醫院床位數(基本醫療條件)、三甲醫院數(優質性醫療資源),以及流動人口健康檔案覆蓋率(包容性醫療覆蓋)等6項分項指標。
先看每萬人擁有醫生數指標的排名,前10位為雙鴨山、舟山、太原、克拉瑪依、濟南、海口、杭州、北京、烏魯木齊及昆明,以地級市與地級省會城市居多,且三、四線城市為主體。每萬人床位數指標的前10,則為長沙、太原、鄭州、攀枝花、昆明、西寧、成都、鶴崗、烏魯木齊和雅安,主要以中西部城市居多。
每萬人擁有醫生數與床位數,同屬基本醫療條件的重要指標,人口規模方面主要以Ⅰ、Ⅱ型大城市為主;尤其每萬人床位數的指標排名,體現出中、西部省會城市的明顯優勢,入榜前10的均非一線城市。
再看另一同屬基本醫療條件的擁有醫生數,指標排名前10依序為北京、上海、重慶、成都、廣州、杭州、天津、武漢、濟南及石家莊,人口規模均屬超大城市與特大城市。若以行政等級區分,體現出直轄市、東部省會的城市優勢,且上榜的均為一、二線城市,顯示其醫療人員資源總量較為充足。
至於醫院床位數的指標排名,前10分別為重慶、上海、成都、北京、鄭州、廣州、武漢、哈爾濱、長沙及杭州,不僅多屬東部與中部城市,且以省會城市與直轄市為主;同於擁有醫生數,一、二線的超大與特大城市,也在醫院床位數的指標排名占上風。
擁有三甲醫院的數量,則凸顯出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存量與行政級別成正比。居於前10的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武漢、深圳、西安、杭州、太原及南昌,由東部的一、二線超大城市占多數,反映出直轄市與省會城市確實占有較多的優質性醫療資源。

▲疫情揭露大陸各城市間醫療資源差異,圖為貴州負壓救護車與一般救護車。(中新社資料照片)
▲疫情揭露大陸各城市間醫療資源差異,圖為貴州負壓救護車與一般救護車。(中新社資料照片)

結合武漢疫情數據

《報告》除強調,醫療硬體環境競爭力與城市群發達程度,並不完全形成正比外,並進一步分析指出,在城市發展、醫療衛生硬體環境構建的過程,應注意保持總量與人均水準的協調性、同步性。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並結合目前疫情的相關數據,指出武漢人口外遷存在明顯的距離效應、層級效應,距離近與城市層級高的為主要遷出地;遷出人口比例與確診病例數呈正向關係,各城市應急管理能力有待加強;醫療硬體環境建設應與城市規模擴張,設法完成高水準的協調。

(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