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馬英九在5日呼籲國民黨應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去汙名化,讓台灣在國際上找到活路。此話引來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的反駁;他表示,兩岸在1992年達成「一個中國原則」共識,但對其內涵詮釋並不一致;北京當年立場認為,討論事務性問題不涉及對一中的表態。因此將九二共識加上「一中各表」的但書,是台灣單方面立場,也是對其內涵的窄化。
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7日以「希望馬英九可以不再誤導中國國民黨」為題撰文投書,當中直指馬英九對九二共識有錯誤認知;更質問馬的「一中各表」是對九二共識事實表述,還是未來立場宣示?
之所以這樣質問,是因為兩岸在1992年雖達成「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及「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但對於一中內涵並無相同認知。張亞中指出,當年雙方各說各話,台北方面主張,兩岸可以各自對一中內涵進行表述,也就是後來外界熟知的「一中各表」;但北京立場卻認為,當年討論的屬於事務性問題,不需討論一中內涵,被外界解讀為「一中不表」。
因此,九二共識中提到的一中原則,既不是中華民國,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岸不可分裂」才是當年雙方對於一中原則內涵的理解。
而張亞中也指出,2000年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蘇起,將一中原則與謀求統一打包成九二共識這個「創造性的模糊」,讓字面上不會出現「一中」與「統一」,以利接下來的民進黨政府使用這個概念。
但創造性的模糊並不代表內容可以模糊,張亞中認為,堅持一中與謀求統一本來就是中華民國憲法所堅持的目標,並不會因為北京立場而動搖;而馬英九就任總統後擅自將九二共識加上一個「一中各表」的但書,無疑是將這個概念窄化。
(記者/蔡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