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9・旺報

2020-07-29・旺報
海鮮被病毒汙染 恐成傳播源

專家指低溫延長存活時間 不排除傳染人

▲大陸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取自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大陸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取自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繼大陸進口海鮮爆出帶有新冠病毒後,最近厄瓜多冷凍白蝦也驗出病毒。大陸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日前指出,包括海鮮在內的所有食物都不會感染病毒,但可能存在被病毒「汙染」的可能,因低溫下,新冠病毒存活時間延長,目前還不能排除低溫冷藏食品被作為病毒載體,造成大規模傳染的可能。

北京市政府新聞辦日前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有關冷凍食品的感染情況。李鳳琴在發布會上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明確,經過呼吸道和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是新型冠狀病毒(下稱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到目前為止,國內外還沒有發現通過食物傳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報導。

檢驗檢疫及早發現

李鳳琴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汙染了食品或食品包裝材料後,在食品和食品包裝材料的表面是不能夠繁殖的,但病毒在低溫下存活的時間比較長。因此目前還不能排除低溫冷藏的食品和食品包裝材料作為病毒的載體,造成病毒汙染環境並引起人類傳播的可能。

此外,檢驗檢疫是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有效手段,目前大陸海關對進口的每個批次的食品都要抽樣並進行病毒檢測。為了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汙染的食品進入食物鏈,當前加大各個環節的監管力度,加強食品企業的主體責任,加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大陸感染防治專家、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高斌博士也指出,當所在環境有病毒的時候,物品、食物也有可能被病毒汙染,可以在傳播鏈條形成接觸傳播。但食品被汙染的可能性與食品及其包裝暴露環境的方式、頻次、病毒濃度等因素有關,也與環境溫度、濕度,包裝材質有關。

▲6月19日,廣西南寧市富德海鮮批發交易市場內,疫情監測組工作人員對生鮮銷售攤點進行外環境採樣檢測。(中新社)
▲6月19日,廣西南寧市富德海鮮批發交易市場內,疫情監測組工作人員對生鮮銷售攤點進行外環境採樣檢測。(中新社)

處理生鮮務須洗手

研究發現,不同材質表面,病毒存活時間是不一樣的,像銅質材料,病毒一般只能存活三四個小時,而紙質材料,病毒在其表面能存活一天左右,病毒在不銹鋼上存活48小時,在塑膠上存活72小時。通俗上理解,包裝上汙染的病毒不能長期存活,人們不太可能從食品或食品包裝中感染新冠病毒。這也是為什麼各國目前沒有採取限制物品流通的政令的原因。

高斌強調,食品是否被汙染與生產、儲存、運輸各個環節都有關係,因此如果食品安全體系每隔環節管理到位的話,採用現代質量認證體系生產的食品及其包裝被汙染的可能性其實很小。

▲新冠病毒不能在食品或食品包裝材料上繁殖,圖為俄羅斯計畫出口大陸的養殖鮭魚。(新華社資料照片)
▲新冠病毒不能在食品或食品包裝材料上繁殖,圖為俄羅斯計畫出口大陸的養殖鮭魚。(新華社資料照片)

為減少感染風險,大陸政府與專家呼籲民眾做好清潔,保持廚房流理台、食具容器的清潔;不要在水龍頭下直接沖洗生的肉製品,防止濺灑汙染;若確實有清洗的必要,可將肉放到有水的盆子裡清洗,這樣不會產生飛濺的水花;在處理生肉、海鮮等食材後,需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至少20秒。

食物加工時要煮透

在處理食材時,需將生熟食品分開烹煮,尤其在處理生肉、生海鮮品時應格外小心,避免交叉汙染。生鮮肉、海鮮等食物加工時,一定要燒熟、煮透;食材在放入冰箱冷凍之前最好分割,並按一次食用量分別包裝,包裝袋要完整無破損;外出購物、食品製作過程接觸生鮮食材的手,不要直接觸眼鼻口。

此外,餐廳需加強對員工的健康監測,若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症狀,要及時隔離就醫,不要帶病上班;廚師在接觸食材、加工食品前後都需洗手,注重個人清潔。

(記者/張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