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逾2年,但陸委會台商張老師黃致傑觀察,他輔導過的台商裡,赴大陸就業、創業的台青人數愈來愈多,配合新南向的企業則寥寥無幾。他直指,重點就在兩岸的語言和文化相通,而東南亞國家的水電供應、政策落實、司法審判等,普遍落後於大陸,目前台商仍以西進大陸為第一選擇。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台商張老師黃致傑比喻:「如果有2位美麗的女性在您面前,一位是菲律賓女子,一位是大陸女子,您更願意和誰展開交往?」
語言和文化 輕鬆溝通
黃致傑說,一般男性都會選擇會說中文的女性,因為可直接溝通,不用透過翻譯。同理,台商要赴何處投資,語言和文化會是第一考量,同樣會說中文、源自中華文化的大陸,是台商的優先選擇。
黃致傑觀察,近年赴大陸求學、就業、創業的台灣青年愈來愈多,整批人才向大陸輸出,尤其在今年呈現爆炸式增長,而這樣的趨勢未來只會多、不會少,「不只家長會為子女考慮,台生自己也會盤算未來的人生。有多少台灣子弟到大陸念書,成為大陸未來發展機會多寡的風向球;反觀東南亞,蔡政府已力推2年新南向政策,但至尚未出現類似的熱潮。」
東南亞排華 水電不足
台商前進東南亞,看好當地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要比大陸便宜,但黃致傑提醒,東南亞的水電供應不足,政策落實不足,三不五時會出現排華事件,整體社會狀況缺乏穩定。尤其是司法審判,容易受到有力人士伸出黑手操控,而大陸正在改革司法體系,在依法治國上要領先東南亞。
不過,西進大陸並非萬靈丹。黃致傑提醒,大陸日前發布,對台灣、美國、日本的苯乙烯課徵反傾銷稅3.8%至4.3%,由於化工原料的利潤高,短期內似乎看不到太大影響,但台商應警惕,在台灣生產、外銷大陸的產品,未來被課徵反傾銷稅是否將成為常態?
黃致傑說,課徵反傾銷稅的意義在於,大陸可能會藉此手段,迫使台商為了壓低稅負成本,乾脆收掉台灣的生產線,轉移至大陸設廠,如此一來,對台灣的汽車零件、機械製造業來說,都是負面消息。
(記者/藍孝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