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者提出「複合式一國兩制台灣模式」,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認為,雙方可共享中國外交權,例如,可考慮外交部常務副部長的位置留給台灣,或在中國外交部中給台灣特別自治政府專開一個窗口,讓台灣透過中國外交部進行對外活動,並一同重新探討如何重組兩岸外交機構。
王英津分析,如何解決統一後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問題,十分棘手。解決思路須從國際法理論來尋找。但對外主權行使權如何由兩岸共享須作進一步設計,否則可能破壞「一個中國」、損傷國家主權。
在國際空間參與上,王英津提出兩大基本設想:第一點,部分情況下,可共享成為國際組織成員的權利,主要有兩種情況的前提:其一,凡是香港或澳門已參與的國際組織,原則上不反對台灣以不超過香港和澳門在該國際組織中的成員身分的形式參與,但在名稱、旗幟和國歌等方面要有體現「一個中國」原則;其二,香港或澳門沒有參與的國際組織,若該組織本身允許非主權國家以完全會員的身分參與,原則上也不反對台灣在不違背「一個中國」的前提下,按照該組織的相應要求參與。
第二點,是雙方可共享中國外交權,王英津提出,可以考慮在中國外交部中給台灣特別自治政府專開一個窗口,或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台灣事務分部」,透過該窗口進行某些國際活動;另外,可考慮外交部常務副部長的位子留給台灣。
王英津認為,「一國兩制」其實是一種「合中有分、分中有合」的制度安排,未來兩岸統一,就是「從形式上統一進入實質上統一的過程」,在國際社會只有一個中國,外交權必須「合一」;但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兩岸的內政則可以繼續「分治」。
(記者/潘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