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6・旺報-綜合報導

2018-07-16・旺報-綜合報導
致力和平發展 連戰提孫中山理念

出席「同擔民族大義,共謀民族復興」座談 認國共應互相啟發尊重

前國民黨主席連戰7月13日在北京出席「同擔民族大義,共謀民族復興」座談會,他致詞內容摘錄如下:

這場座談會的主題,「同擔民族大義,共謀民族復興」,訂得很具高度、很夠宏觀、很有意義。

追求國家富強統一

孫中山先生所創見的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一直是中國國民黨的基本理念,現行國民黨章程中的前言和第一條、第二條,都明確記載著三民主義,以及寫明「為中華民族之整體利益而奮鬥」,以此作為黨員的信仰。

信仰是必須付諸行動,才能起到救國救民的效用,因此,上午我在會見習總書記時提到,兩岸協力「促進民權民生,振興中華民族」,接著我說了這麼一段話:「孫中山先生是第一位提出『振興中華』的革命家政治家,畢生追求國家民主富強統一。他所號召的民族復興、民權發達、民生樂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奮鬥不懈的遠大目標,是炎黃子孫夢寐以求的共同願望。國共兩黨、海峽兩岸也為此取得不同的發展經驗,應該互為啟發、互相尊重,共同促成美好未來。」

7月13日,「共擔民族大義,共謀民族復興」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圖為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戴秉國(中)與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右2)在座談會上講話。(中新社)
7月13日,「共擔民族大義,共謀民族復興」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圖為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戴秉國(中)與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右2)在座談會上講話。(中新社)

民族認同政治互信

當今世局不斷有新變化,也不斷給所有中華兒女帶來新挑戰,在此形勢下,兩岸同胞應以民族大義為重,致力維護「完整中華」。

客觀來說,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標誌性成果的23項協議,之所以能啟動協商,不可能沒有九二共識作為政治基礎。

基此經驗,可能以政黨輪替為常態的台灣,執政者就不能不從兩岸的政治互信與民族認同來思考兩岸關係,才能獲致良性互動、和平發展,使民眾安居樂業,反之,就會陷於入兩岸對立對撞。這是我的經驗之談與懇切之言。

台灣曾三次淪為殖民地(西班牙、荷蘭、日本),但是中華文化及歷史在台灣從未中斷或消失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正是民族認同的根基。兩岸雙方唯有站在同為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的立場,並且找到政治互信的基礎,才有可能達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前國民黨主席7月13日在北京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圖為抗議群眾在民進黨中央黨部前高舉「九二共識」標語。(本報系資料照片)
前國民黨主席7月13日在北京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圖為抗議群眾在民進黨中央黨部前高舉「九二共識」標語。(本報系資料照片)

連:政黨應扮太陽 帶給民眾溫暖

國民黨前主席連戰7月13日會見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雙方一致認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人民共同利益,當前更應加強兩岸民間交流。連戰在會見中的講話節錄如下:

兩岸關係在2008至2016年的8年裡,曾基於「九二共識」政治基礎而和平發展,雙方同獲其利。如今形勢丕變,兩岸協商及聯繫管道全面中斷,連帶影響兩岸合作互利與台灣的民生經濟。

台灣輿論有個說法,就是讓國民黨、民進黨和中共進行一場比賽,看看誰能提供台灣民眾更多的選擇與福祉。這就讓我聯想到「北風與太陽」這則古老的寓言故事。每個政黨都應扮演太陽的角色,多把民眾的福祉放在心上,多帶一些溫暖給民眾。

2015年9月我和習總書記會面時就提到,歷史告訴我們,兩岸關係的進展不會都是一帆風順,不會總是一片坦途,總會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阻力,尤其台灣隨時會因選舉而出現政黨輪替。

當前,由於兩岸當局失去政治互信基礎,使得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協商機制中斷,衍生出許多問題。

中國國民黨以在野之身,必須如孫中山先生所言,「喚起民眾」,才能壯大維護兩岸和平、共同發展的民意,否則兩岸恐怕又會走回戰爭邊緣。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和習總書記會見時提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台灣人和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是相容而不互斥的。

事實已證明,「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值得大家認同支持。

(記者/宋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