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曾在福建工作17年,在福建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在對台開放特區的廈門擔任副市長;之後,他又在浙江、上海工作5年,所以他不但是中共第一位聽得懂閩南語的總書記,也是最了解台灣情況的總書記。
7月13日的連習會,習在開場白就提到,訪問團中幾位媒體負責人,他久仰了,他們寫的文章,他也了解。
在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習近平就與台灣幾位報老闆關係深厚,也很重視台媒對福州的報導,也曾根據台媒的報導,做過一些福州市政的興革。
孔子關公非外國人
愛讀史書的習近平也熟知台灣歷史,因此,當國民黨前主席連戰表示,「台灣歷經三次外國殖民,都沒有改變堅守中華文化和民族立場,因此,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台灣人和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是完全相容而不互斥的….」,習近平立即回應:「不管經歷多少風雨,兩岸同胞在民族、文化認同和情感上,從未分離。」
接著,習近平就脫稿談到在福建工作時,認識不少台灣友人,他們都說「怎麼說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呢?台灣人尊崇的孔子、關公可不是外國人吧!」
習近平更因此判定:即使不斷有外族入侵,台灣同胞仍一直堅持民族認同;他還指出,今年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39周年,之後,兩岸關係雖有起有伏,但1993年的汪辜會談、2005年的破冰之行、2008年的兩岸直航和2015年的兩岸領導人會晤(馬習會),兩岸關係還是一步一腳印,不斷向前發展,只要兩岸同胞秉持民族大義,相向而行,他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
回饋台灣而非讓利
近年來,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台商在大陸的影響力衰退,還有大陸網民誣指台商是「血汗工廠」,習近平則再次以他在廈門工作的經驗,為台商發聲。
習近平對連戰訪問團代表指出,在大陸改革開放的40年間,兩岸同胞是同舟共濟,對於大陸的經濟改革,台胞貢獻很大。
習近平回憶在廈門工作時,台商到廈門投資以養殖業和經營日用品買賣為主,當時他還著力研究如何打開小三通的大門,廈門經濟發展成功,台商的協助功不可沒。
作為台商的老朋友,習近平也聽到許多台商對於台灣經濟發展停滯的感嘆;習近平指出,當年他在福建工作時,整個福建的GDP還不到台灣的10%,現在已經達到台灣的85%,且福建官員還努力要在3、5年內趕上台灣。
習近平談到台灣經濟總量被福建趕上,並不是挖苦,而是想到大陸如何回過頭來幫助台灣,正如他所說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習近平向與會的台灣客人表示,大陸現在已有能力「回饋」台灣;對此,與會的實踐大學副教授賴岳謙表示,習提到在大陸改革開放之初,台商對大陸的幫助,因此他用「回饋」而非「讓利」來鋪陳兩岸「一家人」概念,讓人印象深刻。(記者/宋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