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詠琦從事教育培訓工作,2007年到北京找機會,帶了10萬元新台幣,想說「花完了,就捲鋪蓋走人」;沒想到十年過去了,由於大陸經濟在北京奧運後騰飛,她的上課行情也水漲船高;一場活動的開幕演講15分鐘,就是9千元人民幣。她親眼見證奧運讓北京富而有禮的變化。
常住北京的石詠琦表示,2008年的奧運是北京城市發展的重要分水嶺,由於官方的強力宣導,北京人變得更文明了,等車開始會排隊、不再隨地吐痰、對問路人的態度也改善。
經常在大陸各地旅行、講課的石詠琦,不時在鳳凰網、北京新浪網、騰訊網發表對兩岸交流的切身感受,受到廣大網民的關注,其中一篇《兩岸需要高級翻譯》的貼文更創下120萬人次的點閱紀錄。
在北京奧運前,石詠琦見識到大陸政府的動員能力,像是每個月的11日,就是排隊宣導日。每到這一天的上下班時間,北京市政府就會動員「大娘隊」(街道委的成員)到各個公車站牌、地鐵月台,見到乘客就大喊「排隊」,稍有不順從的乘客就會被當場痛斥。
還有,以前在北京,上廁所不關門是最讓境外人士感到不可思議的。為了準備奧運,北京投入巨資,修建新式公廁,並在每個公廁配置管理人員,除了負責打掃,也監督大家上廁所要關門。
問路,也反映一個城市的文明指標。2007年剛到北京時,石詠琦在街上問路,得到的幾乎都是冷眼以對,但現在問路,除了像北京故宮這種「最牛」的中央機構外,一般路人或機關人員大都會回應,至少會告訴你接下來是向東,還是向西。(記者宋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