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1・旺報

2018-08-11・旺報
台灣別睡 陸經濟特區已超車

深、廈、珠已成亞洲大城市 兩岸興衰不辯自明

今年是大陸改革開放40周年,作為對外開放的首要政策,大陸在1980年至1981年期間,仿效台灣加工出口區,先後劃出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接著又在1988年增加海南經濟特區。

當年的經濟特區都是大陸沿海相對落後的地區,但30多年過去,像深圳、廈門、珠海都搖身一變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大城市;反觀台灣,1979年正是十大建設完工之年,經濟正在突飛猛進,穩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但30多年過去,台灣奮進的腳步卻放慢了,被大陸的特區追過。為什麼會這樣?大陸特區是憑藉什麼追上台灣?

▲今年在海南建省及建特區30周年之際,大陸方面宣布在海南進行自貿區及自貿港試點。(記者宋秉忠攝)

場景一:亮麗深圳與漆黑香港

國台辦組織的兩岸記者特區行聯合採訪活動7月下旬從深圳展開,在採訪結束前一晚,深圳台辦安排兩岸記者乘船遊深圳灣。船的一側燈火通明,正是蛇口富人區,當地房價每平方公尺要價在10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上;船的另一側漆黑一片,是香港的元朗。
一路上,船上乘客不時聞到噁心的臭味,打聽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元朗的垃圾山。同船的深圳居民說,深圳方面已多次向香港反映垃圾山臭氣嚴重影響蛇口區民眾生活,但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香港一度還打算蓋垃圾發電廠,是因為深圳居民強烈反對,才打消主意。
船上的深圳民眾不滿地表示,根據一國兩制政策,香港人隨時可以越過深圳灣大橋到深圳,而深圳居民一周只能去香港一次,因為香港人反映:「大陸人去香港搶奶粉、搶日用品」。
深圳民眾嘲諷說:香港人一早就到深圳幹嘛?都是買便宜的蔬菜和魚貨,而深圳人就不一樣了,到香港都是買名牌。
深圳與香港一水相隔,但一亮一暗、一香一臭,反映的正是兩地一興一衰。可嘆香港人還在緬懷昔日的光輝,不甘心融入深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大潮。
深圳和香港,像不像大陸和台灣?

場景二:差距縮小瓊工資勝台

今年是海南建省及建立特區的30周年,海南特區成立後,台灣方面曾有意與新加坡一起共治海南,但被陸方拒絕。據海南官員私下透露,1994年時任台灣行政院長連戰訪問新加坡,與時任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會晤時,雙方曾計畫「共治」海南;海南方面很快得到消息,時任海南省委書記兼省長阮崇武利用台灣媒體到訪的機會婉拒台星共治的想法,只表示歡迎台星到海南投資。
事隔24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4月13日在慶祝海南建省及辦特區30周年講話中,重提鄧小平「拿海南同台灣比較,意味深長」的舊話,希望海南發展起來,作範例,增強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心,促進和平統一進程。

深圳是大陸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中新社資料照片)

正因為有台灣「治理」海南的這段故事,海南省長沈曉明在面對兩岸媒體聯訪時刻意提到,海南與台灣的發展差距正在縮小;他強調,30年前,台灣GDP是海南的58倍,現在是8.7倍;30年前,台灣人均GDP是海南的20倍,現在是3.4倍。充分展現海南追趕台灣的企圖心。
1990年代末從屏東到海口種蓮霧的金德豐農業發展公司董事長黃益豐,最能感受到大陸在30多年中的快速發展;他表示,16年前,台商在海南雇工採收蓮霧一天工錢不過17元,現在漲到120至200元,旺季時更漲到300元;相形之下,屏東採蓮霧工錢一天不過1000元台幣(約220元人民幣),他正計畫在旺季包機運送台勞到海南採蓮霧。
這種變化,聽在台灣人的耳裡,能不讓人出一身冷汗嗎!(記者宋秉忠/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