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炮戰」44天期間,面積148平方公里的金門群島落彈47萬4910發,平均每平方公尺落彈4發,這些瘋狂來襲的炮彈,被當地鐵匠用以製作鋼刀,在兩岸緊張關係緩和之後,竟與高粱酒、貢糖並稱為金門3大名產。大陸海協會長張志軍曾以國台辦主任身分造訪炮戰製成的鋼刀店,他說:「金門菜刀象徵一段特殊的回憶,也代表兩岸民眾期盼和平的共同願望。」
吳增棟師父就因為「炮彈鋼刀」,成為中外媒體競相報導的對象。3代祖傳製刀技藝,從阿公早年挑擔下鄉賣刀、修刀和磨刀,到他這一代已近百年之久。
年頭到年尾總是一身牛仔裝的吳師傳回憶,1992年11月7日金門終止軍管後,有1家旅行社來電說要帶觀光客到廠參觀,沒想到從此開啟鐵舖走向觀光化,家族經營史上的新階段。如今打鐵咚咚聲響的鋼刀觀光工廠,已是遊客必訪的景點。
曾經接待絡繹來訪的中外政要,乃至於國家元首的吳師父,每回都坐在炙熱的打鐵火爐旁,親手將鏽蝕斑斑的共軍炮彈,在短短25分鐘內打成一把亮白鋼刀,讓全程觀看的訪客驚嘆不已。
張志軍於2015年訪問金門時,在參訪的行程中,在吳師傳的店鋪金合利鋼刀停留最久,也最有感觸。
張志軍表示,金門的特產中,菜刀的意義最豐富深刻,記載著一段特殊的回憶,也表達兩岸民眾希望化干戈為玉帛的願望。張志軍說:「我們中華民族經歷了太多戰亂,我們兩岸民眾最怕的就是再發生戰亂,所以我們真誠的希望我們兩岸繼續沿著兩岸關係和平之路向前邁進,讓戰火遠離。」
隨著兩岸「小三通」,對岸中央和省、市級領導經常到店參訪,抿掉額頭汗珠的吳師父,在鋼刀刻上「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似乎也為那一段「金門廈門門對門,大炮小炮炮打炮」的大時代,寫下最好的註腳。
(記者/李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