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5・旺報-連線報導

2018-08-25・旺報-連線報導
學者:中美衝突 讓統一方案吸睛

2005年由中研院士胡佛等七位院士共同發表的兩岸和平論述文章,近日在大陸網站上再度引起討論,廈門大學台研院教授劉國深指出,該篇文章具有積極意義,對台灣而言,談判絕對是最有利的,若走向零和對決,對台灣沒有任何益處;對於為何舊文能引起討論,他表示,台灣問題始終很熱門,看熱鬧者多,任何有新意的主張都會遭遇褒貶不一的關注,不過他也坦言,現在兩岸並沒有談判的氛圍。

劉國深23日受訪表示,該篇文章他也讀過,整體而言是有積極意義,談判對台灣是最有利的,兩岸零和對決沒有任何益處,他認為蔡政府不可能在兩岸一國或兩國間找到平衡點,「目前大概是大陸和深綠兩邊都不討喜,兩邊都得罪。再拖下去,她的能力和形象會完全破產」。

北京聯合大學台研院教授朱松嶺指出,該篇文章反映台灣有越來越多智者明白,台灣的歷史、現在和未來前途,都離不開、繞不開大陸,必須提出談判解決問題的方案,民進黨若為了選舉挑釁大陸,或製造悲情催化選票,實在是飲鴆止渴,「短未必多,長一定空」,只會把台灣置於更被動的境地。
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龐建國分析,目前大陸有兩股氛圍,一方面兩岸形勢消長傾向大陸,對統一趨勢現在比較沒那麼焦慮,但中美競逐、雙方國力較勁成為新的變數,又增加了部分大陸網民的不安,因此對於兩岸的統一方案關注變得較多。

龐建國指出,其實過去台灣也有很多兩岸統一方案的討論,不管是聯邦、邦聯論等,只是在目前的現實政治生態因素下被壓抑,而那些方案,大陸未必接受。但像2005年七位中研院院士提出的「完整中國」概念,其實跟大陸後來所提「兩岸同屬一中」有點接近,是指「兩岸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中國」之意。他認為,這樣討論氛圍的出現是好事,也可能有較寬廣的視野,去探討和平統一的可能方案是什麼,比起打打殺殺的「武統論」來得理性平和。(記者陳君碩、潘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