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4・旺報-綜合報導

2018-09-24・旺報-綜合報導
陸邁仁智大國 建兩岸血脈共同體

3.0版的中國 兩岸可水到渠成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歷經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這三個時空背景,同樣反映在大陸對國際關係乃至兩岸關係的脈絡。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分析,大陸若能採取「仁智大國」的思路,著眼於建構「兩岸血脈共同體」,以創造性、開放性的態度,兩岸關係還是可以水到渠成。

王逸舟近日接受本報專訪,從中共建政以來的歷史脈絡,分析其對國際關係和兩岸關係的影響。他指出,毛澤東時代的1.0版紅色中國,在世界上扮演造反派,和西方採取對抗,也促成第三世界民族獨立和解放浪潮,雖然忽略了經濟發展,但仍有其歷史必然性。

不能靠拳頭 要靠仁愛

到了鄧小平時代的2.0版中國,告別革命擁抱發展,王逸舟分析,大陸不再輸出革命,在國內設立經濟特區,在國際上跟西方國家建交合作改善關係,「從革命發動機,變成經濟新崛起的大國」。
3.0版的中國,王逸舟認為,在江澤民、胡錦濤時代就若隱若現,如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讓中國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2008年北京奧運,讓中國氣勢翻轉。2012年習近平上台後更明確提出了中國作為「大國外交」。
上述三個時代,對應在兩岸關係,王逸舟分析,毛澤東1.0時代大陸和世界對抗,在兩岸同樣涇渭分明、漢賊不兩立,還有金門砲戰;1979年1月的《告台灣同胞書》,則宣告開啟鄧2.0時代的兩岸關係,雙方開始有一些接觸和往來。
到現在的3.0版兩岸關係,王逸舟強調,大陸在強大的過程中,不能只靠拳頭,也要靠智慧和仁愛,只有作為「仁智大國」在全球發揮影響力的時候,也才更能凝聚中華民族的「血脈共同體」;反之若大陸走向霸權之路,則可能讓台灣有漸行漸遠之感。

武統方式 最不得已

王逸舟說,武統絕對是最不得已的選擇,最好的方式還是以「血脈共同體」方向,創造性的建構,只要兩岸人心都認同血脈共同體,不管是一國兩區、兩府或邦聯、聯邦,「只要大的政治生態架構確定,政治上有可能性,學者的智慧是夠的」,屆時兩岸關係也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陳君碩)

遊客走過藍天白雲映襯下的北京天安門城樓。(新華社資料照片)
遊客走過藍天白雲映襯下的北京天安門城樓。(新華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