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新的辦法允許公募理財通過公募基金投資股市,未來規模高達22兆(人民幣,下同)的理財產品等於間接獲得A股的「入市」許可,相當於近百兆新台幣可以投資A股,對於A股市場和廣大股民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多。
大陸的公募又稱公開發行,是指發行人通過中介機構向不特定的社會大眾透過公開行銷等方式募集資金,據統計,2018年8月底大陸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為22.32兆元,過去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最低門檻是5萬元,新規定則將門檻降為1萬元。
資金安全要求較高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隨著投資者不斷成熟,降低銀行理財產品門檻,有助於銀行理財產品更加普惠化。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規定銀行理財產品只能投資貨幣型和債券型基金,風險低,但收益也相對較低,這類人民幣理財產品資金主要投向債券、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標準化資產,占比約70%;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投資占比約為15%左右,例如農業銀行一款「金如意」產品,理財期90天,最低投資額5萬元,預估年收益為6.5%,更像是高收益的定存。
新的辦法則放鬆限制,允許公募理財產品通過公募基金投資股市,公募基金是受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非特定投資者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新辦法對於A股市場和廣大股民來說,可說是一大利多。
分析認為,由於銀行理財產品的特殊性,對資金安全的要求要比一般機構資金和散戶資金要高得多。因此,理財資金對基金的選擇也會很謹慎,可能會傾向規模較大,業績相對穩定,風格穩健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產品。
低估值優質股成標的
「公募基金為了迎合銀行理財資金,也會在投資風格上做出一定調整,比如以前比較激進的,現在可能會向穩定型轉變。因為,銀行理財資金追求的首先是安全,其次才是收益。能在安全的情況下獲得穩定的收益,應該是這部分資金的追求。」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因此,他也預計,未來資金可能更傾向於低估值的優質大盤股。
專家:客戶不愛高風險 股市別太嗨
大陸理財新規允許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投資於各類公募證券投資基金,不少投資者認為將是大陸股票市場的大利多,新浪財經分析指出,實際上銀行理財客戶並不偏好高風險,現行的銀行公募理財在屬性上也更接近於固定收益類產品,銀行理財資金中可用於股票(或股票基金)配置的需求不會太高,外界不必高估新規對股市的影響力。
過去,銀行私募理財產品可以通過兩種管道間接投資於股票,一是投資和股票相關的公募基金;二是通過券商資管計畫、信託計畫等資管產品,間接投資於股票。而公募產品則不能直接或間接投資於股票,公募基金也僅限於貨幣型或債券型基金。
現在理財新規則允許公募理財經由公募基金間接投資於股票,雖說是對銀行公募理財投資範圍的放鬆,但仍採取了通過投公募基金以間接投資的方式,來實現一定程度的風險隔離。
分析指出,允許銀行理財投資公募股票基金,只是給銀行理財間接投資於股票市場提供了一個新的通道,不等於銀行理財一定會進行大規模的配置,理財資金是否入市還取決於銀行投資股票基金的意願和能力,事實上,由於銀行理財客戶並不偏好高風險,公募理財在屬性上也更接近於固定收益類產品,同時銀行在考慮到可能的聲譽風險,因此,銀行理財資金中可用於股票(或股票基金)配置的需求不會太高,短期內,銀行理財對股票投資的需求有大幅上升的機會不大。
另外,銀行公募理財投資於股票基金仍面臨集中度要求。例如每檔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檔證券或單檔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市值,不得超過該理財產品凈值的10%;集中度限制,對可投資於公募基金的理財資金規模也會形成一定的制約。
總體而言,理財新規對銀行理財產品投資範圍的放寬,主要是著眼於資管行業的長期制度建設,與股票市場的運行現狀並無直接關聯。而且,短期對股票市場的直接影響也不宜高估。
(記者/許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