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證監會再祭大招,抑制上市企業長期停牌亂象。大陸證監會6日晚上發文,訂出上市公司股票停復牌的基本原則,對停牌期限、信息揭露、配套機制做出規範,尤其超過規定期限後,原則上會強制復牌,進而打擊上市公司影響流動性、變相凍結投資人資金的問題。
市場人士觀察,在最近A股行情較差之下,有些上市公司會利用停牌避免股價下跌,或防止股權質押斷頭賣壓危機,但這屬於「治標不治本」甚至會放大流動性風險。觀察證監會的最新文件將有利拔起「停牌釘子戶」,對市場和投資者無疑是重大利多。
66家公司仍停牌
大陸A股隨意、長時間停牌已成為證券市場「老毛病」,甚至一度成為大陸被納入MSCI指數阻礙之一。即便現行制度有相關限制,例如上交所要求,除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等因素經事先審批等原因外,累計停牌時間不得超過5個月,但統計到11月7日為止,滬深兩市仍有66家公司處於停牌狀態。
其中停牌交易天數超過100天的有20家,甚至觀察停牌時間最長的前三大企業,包含ST新億已超過3年,沙鋼股份與深深房A也都超過2年之久。以ST新億情形來看,從2015年11月7日被法院裁定破產重整,由於中小股東權益未能協調造成重整計畫阻滯等問題,累計停牌交易日已有713天。
這在近期積極整改市場基礎制度的證監會眼裡,自然是急需解決的課題之一。據中證網報導,大陸證監會6日發布《關於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複牌制度的指導意見》,主要內容包括4方面。
增強市場流動性
第一是確定上市公司股票停複牌的基本原則,最大限度保障交易機會;第二是壓縮股票停牌期限,規定各類型重大事項停牌的最長期限。一旦超過期限,原則上應當強制股票復牌,藉此增強市場流動性。
第三為強化股票停複牌資訊的揭露要求;第四為加強制度建設,明確訂定配套工作安排。市場人士觀察也指出《指導意見》另一亮點,在於對破產重整期間的股票,明確做出原則不停牌的規範。
(記者/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