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政府號召大陸台商返鄉設廠,一位上市公司葉老闆表示,土地問題還不難解決,但工人嚴重不足,除非政府擴大開放外勞;此外,電力現在已吃緊,未來如果台商再回來,電力就是個大問題。
葉老闆在東莞和桃園都有工廠,想擴大台灣產能卻找不到工人,即使一個月的工資有4萬多元,但大部分台灣年輕人卻寧願選擇一個月2萬8的服務業。
葉老闆表示,台灣年輕人都想「錢多,事少,離家近」,同時工作場所有冷氣,沒有人願意到工廠工作;「有病」他說。
再問華南的傳統出口型台商,幾乎異口同聲說:想走,但真正走的台商卻很少。一位華南台商說,從買地、建廠到出貨,最少要兩年的時間,一個人搬家都那麼麻煩了,何況是把一個工廠搬到另一個國家。
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7至8月份在大陸40多個城市所做的調查也反映了台商普遍的心聲:想走,走不了,只能暫時留下。
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指出,有近六成的答卷台商表示將維持現狀,甚至還有25%的台商表示要加碼投資,但這只是8月分台商的態度,隨著8月底中美貿戰加劇,台商的態度可能已發生變化。
即使沒有中美貿戰,台商在大陸也是「度小月」,而且一年不如一年。陳明璋訪談大陸台商後發現,環保已經躍升成為最大的經營挑戰,現在違反大陸環保法規,不只被罰款,還有可能坐牢;為符合各地政府日益嚴格的環保標準,台商普遍要再加倍投資。
更重要的是,台商多半找不到接班人,很少有二代願意再接手傳統製造業,陳明璋的很多台商朋友都有一個想法:把工廠的土地好好處理,拿到錢,就開始享受下半生。這就是傳統出口型台商的未來。(記者宋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