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4・旺報-綜合報導

2018-12-04・旺報-綜合報導
航太人才難覓 陸民企面臨難題

面對大陸航太產業發難的難題,霍亮認為,從國企到民企,人才流動的難度來自於民營商業航太企業的高度不確定性,且團隊、資金、市場、技術等風險,均影響核心工程師去留。除這些因素之外,更重要的還是理念,否則企業根本就做不起來。

在組建團隊過程中,霍亮並不順利。「招人沒有高明的辦法,我認識你,你認識他,他認識他,這樣一圈一圈找。」在過去一年裡,霍亮就像獵頭一樣盯著行業裡的技術工程師。有航太工程師去河北出差,他跟著跑到河北,在賓館樓下跟人聊。要找發動機的工程師,就跑西安,在人家社區附近把人約出來談。

最難找的是增壓輸送系統專業的工程師。「因為這個太專,絕對數量少,公司成立也相對晚,很多人已經被招走了。」前後接觸十來人,彷彿說動了,最後又被婉拒。被拒絕多了,霍亮自我安慰,也安慰他公司裡的夥伴,「後面再努力,談10個人能成一兩個已經很不錯了。」

最初和投資人交流,霍亮就和對方講技術途徑,怎麼實現回收,聊得很好,但並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結果。他意識到自己一直盯著技術路線,卻從不考慮投資方的訴求、現實的限制因素和實現途徑。

為了解投資人在想什麼,霍亮索性花更多時間接觸投資人。「必須把民營火箭這件事的商業模式和邏輯想清楚,並且有很能打動對方的點,這樣就能事半功倍。」今年年中,霍亮出手,拿下大陸數家一線機構數千萬人民幣的種子融資,為明年底的液氧煤油發動機試車預作準備。

(記者/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