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4・旺報-專題報導

2018-12-14・旺報-專題報導
陸經濟騰飛 台商見證改革歷程

陸深謀遠慮、與時俱進 是成功關鍵

今年是大陸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親歷這段過程的資深台商王淑貞有深刻體會,從早年法規不完善、人治大於法治,到現在工商體系、治安、法律都已成熟並制度化;職工薪資翻了好幾倍,早年代表富翁的「萬元戶」早已成為歷史名詞。她認為大陸深謀遠慮、不躁進,在與時俱進中不斷修正小錯誤,都是成功關鍵,現在她的事業理念也跟著這樣的經濟脈動提升,更致力於推動產學合作和兩岸公益活動,希望提早為學子們的生涯發展,播下良善種子。

大陸40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圖為6月21日拍攝的陸家嘴國際金融中心。(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陸40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圖為6月21日拍攝的陸家嘴國際金融中心。(新華社資料照片)

身材嬌小,語調柔和,葡萄樹教育文化諮詢公司總裁暨SOZOTEAM公益團體執行長王淑貞,聊起在大陸發展的點滴及事業理念,沒有商賈逐利的銅臭和霸氣,更多的是對社會關懷,時而還流露出母性的光輝。

陸各方面更臻成熟

王淑貞從小在台灣教育下被灌輸大陸是個「鐵幕」,1990年就到上海工作的她,對大陸印象是落後貧窮,她印象很深刻,當時隔壁有位台灣眷村老兵到大陸探親,買了一堆金鍊子發送給大陸親戚,兩岸的經濟水平,猶如兩個世界。

作為雇員三年後,王淑貞開始在大陸創業,先後投入了文化藝術、餐飲、貿易、文創等多領域,她不諱言,早年大陸各方面體制不成熟,政策不穩定,讓一些企業吃了苦頭,留下壞印象,因此之後不願再到大陸發展,然而歷經了幾十年,無論在工商體系、法規、治安等各方面保障上,都已更臻成熟。

1980年代,大陸出現「萬元戶」一詞,指的是存款在一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家庭,在當年即算是富貴人家,王淑貞說,隨著大陸經濟騰飛,現在早已人人都是萬元戶。以一個碩士學歷社會新鮮人薪資為例,1980年代月薪只有600人民幣,在那個年代還算是極高,現在則可達到月薪六七千人民幣的水準。王淑貞也注意到,早期很多珍貴家具或古董,多是從大陸賣到台灣,但現在市場出現翻轉,好多當年台灣買過去的東西,被大陸用更高價再買回大陸。

經營理念跟隨變動

大陸經濟體質不斷提升,王淑貞在經營理念上也有了些改變。這幾年,她專注在養老和精緻農業上,並投身公益,推動產學合作。如舉辦兩岸大學生調研養老問題的營隊,也順便從中尋覓合適的新鮮人投入養老院工作;在福州農民大學推動「土撥鼠計畫」,提供台式培訓,讓學生能勝任農園工作。

她認為,農業發展勢在必行,需要撬動年輕人的激情與參與民生大計,就算實習過的學生最後無法為她所用,「不覺得可惜,更像是種了一個善種子,如果能對孩子的人生旅途有幫助,就足夠了!」

(特派員/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