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大陸改革開放40周年,大陸經濟學家李稻葵比較這段時間大陸經濟發展和英國工業革命指出,中國經濟占全球GDP的比重從1980年的2%(按匯率算),到現在的15%,可謂一路高歌;反觀英國,工業革命前占全球GDP比重在0.5%左右,但工業革命後則始終在4%以下,從GDP占比來看,大陸的開革開放比當年英國工業革命意義更大。
和目前世界經濟第一強國美國相比,雖然美國目前占全球經濟比重仍高於中國,但相較之下,中國經濟成長要比美國平穩;李稻葵表示,美國經濟起飛時成長也是十分迅速,但是波動巨大,好的時候能夠達到將近15%,不好的時候則降到負8%,大陸雖也有波動,但相對平穩。
陸經濟崛起400年首見
李稻葵表示,歷史上中國的經濟高峰是1600年,當時中國的經濟占到了全球將近38%,此後,中國經濟在全球的比重逐步下滑,再到1820年出現斷崖式下降;因此,今天見證的中國經濟崛起,可說是「400多年以來的第一次」,總體來說,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經濟成長是歷史上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同時整個經濟成長速度是相對比較平穩的。
如今,大陸生產的各式產品,其中鋼鐵占全球產量的45%左右,水泥占了65%,家電30%,工業設備如工具機為世界第一,汽車包括卡車和轎車大概是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此外,農村貧困率下降、大學生人數激增、嬰兒死亡率下降、百姓人均壽命延長、高達300兆人民幣的房地產資產由百姓擁有,這在改革開放初期是難以想像。
管理有序的改革開放
李稻葵認為,中國的經濟改革開放經驗有四個方面值得肯定:第一,新企業的創立和發展,這形成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大及最直接的源泉;第二,宏觀調控,在經濟過熱時通過經濟手段甚至行政手段,壓縮重複建設的一些項目;第三,有管理的開放,中國走的是一條有管理的、有序的開放道路,中國的開放是政府有超前意識的開放,促進社會和企業學習,才能讓經濟不斷升級;第四,關鍵市場的培育,其中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從無到有的房地產市場,另一個是謹慎管理的金融市場,讓老百姓有一個穩定的預期,願意持有貨幣,才能逐漸地建設國家。(記者許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