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4・旺報-綜合報導

2019-01-04・旺報-綜合報導
全球供應鏈重組 台商大挑戰

中美貿易戰火燒科技業 楊金龍提解方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4日表示,中美貿易戰將使大陸與美國在科技領域的競爭更趨白熱化,台商將面臨全球供應鏈重組;比如,將生產基地移至美國、東南亞或印度等地,或者仍以大陸為生產基地,轉型為大陸內需市場導向,並將採購與研發在地化,這對台商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

楊金龍在台灣金融研訓院舉辦的「貿易戰之國際經濟新局與台灣因應策略」研討會上指出,長久以來,台灣電子製造業一方面以大陸為生產基地,一方面以美國為高科技關鍵技術的重要來源,兩國均是台灣最重要的產業分工夥伴。

基地移美或攻大陸內需

然而,近期中美貿易戰演變為美國對大陸高科技業者的制裁,同時嚴控先進技術外流,這將使得台灣廠商不得不加速調整自身供應鏈;首先,調整對美國出口的供應鏈體系,將生產基地移至美國、東南亞或印度等地;第二,仍以大陸為生產基地,或轉型為大陸內需市場導向,並將採購與研發在地化。
楊金龍強調,目前台灣電子製造業等許多高度倚賴跨國分工的產業,已經面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機會與挑戰,台商須思考短期該如何因應貿易戰及作長期布局的市場策略;他建議,台商可藉此機會強化並連結美國高科技的研發優勢,同時加速供應連移轉及回台投資,以穩固企業原有的優勢及位置。

回台投資化危機為轉機

楊金龍指出,現在政府已經在積極推動「歡迎台商回台投資方案」,爭取高附加價值廠商投資,排除投資障礙並鬆綁法規,落實「加速投資台灣」專案;同時,政府也在強化產業優勢並且改善出口結構,提升台商回台誘因,將中美貿易戰的衝擊轉變為增加投資台灣的動力,化危機為轉機。

貿戰兩敗俱傷 促成陸經改契機

根據大陸學術機構研究指出,中美貿易戰會惡化雙方的總福利標準(即實際GDP),尤其大陸衝擊較為嚴重,按照目前雙方公布的加徵關稅產品估算,大陸總體福利標準會受損-0.271%至-0.312%,美國總體福利標準則約為-0.010%至-0.074%。不過,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指出,對大陸經濟成長率的影響,不會超過1%,而且中美貿易戰也是促進大陸經濟改革的契機。
根據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上海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院及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共同研究的分析指出,中美貿易戰現共有三輪徵收關稅項目,第一輪為美國對從大陸進口價值340億(美元,下同)商品加徵25%的關稅;第二輪為對從大陸進口價值160億元的商品加徵25%的關稅;第三輪則對從大陸進口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
依照目前生效的第一輪及第二輪總共500億美元加徵25%來看,研究顯示,大陸總福利標準的惡化程度會較美國嚴重;而如果第三輪2000億美元關稅提高到25%,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大陸總體福利標準會進一步惡化約-0.442%至-0.444%,而美國則會受損約-0.066%至-0.139%。
研究進一步指出,整體而言,此次的中美貿易戰對各國福利標準的影響均小於1%。
不過,張軍引述《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表示,中美貿易戰確實影響了大陸的經濟成長,但具體影響不會再更大,不會影響大陸的經濟成長率超過1個百分點;另外,美國總統川普發動的貿易戰,事實上也是給了大陸一個機會,促使大陸經濟改革。

(記者/林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