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美雙方1月10日先後發部貿易磋商成果,但聲明內容雖有成果,仍說要持續協商。大陸商務部沒說達成了哪些共識,但強調「為解決彼此關切問題奠定了基礎」。大陸學者盛九元表示,雙方在少數領域仍堅守底線不肯讓步。例如美方攻擊大陸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不滿大陸對產業補貼,但產業升級是大陸國策,不可能輕易讓步。
陸美1月9日中午結束貿易磋商,外界苦等一晚後,大陸商務部1月10日上午8時在官網貼出聲明,指雙方「積極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就共同關注的貿易問題和結構性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細緻的交流,增進了相互理解。為解決彼此關切問題奠定了基礎,雙方同意繼續保持密切聯繫。」。
美未解禁高科技輸陸
不過美國貿易代表處1月9日的聲明則指出,這一輪談判焦點放在實現兩國貿易關係的「公平、互惠和平衡」,點出多項美方要求中國進行結構性改革的領域,包括強迫技術轉移、智慧財產權保護、非關稅貿易壁壘、網絡入侵及貿易機密的竊取等。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盛九元認為,雙方在大部分議題上有共識,但在少數領域仍堅守底線不肯讓步。
盛九元表示,根據美方說法,大陸承諾採購大量美國農產品、能源、製造業商品及其他產品與服務,由此可見,「陸方要求美方解禁高科技產品出口到大陸,美方仍未答應」。
此外,美國對「中國製造2025」計畫仍有意見,不滿大陸對產業補貼,但盛九元強調,產業升級是大陸國策,不可能輕易讓步。
雙方同意持續協商
不過,盛九元樂觀表示,雙方也沒把話說死,大陸商務部說,「為解決彼此關切問題奠定了基礎,雙方同意繼續保持密切聯繫。」美國總統川普日前也發推特「與中國的談判進展順利」,顯示雙方高層都有意願解決問題,對於下一輪的談判感到樂觀,可望繼續縮小雙方的認知差距。
盛九元提醒,即使雙方達成共識,如美國的經濟沒有好轉,「川普是否又會變臉,加碼向大陸索要更多好處?」
何亞非:陸美可從合作對手變對手合作
陸美貿易磋商出現曙光,大陸外交部前副部長、全球化智庫(CCG)聯席主席何亞非1月10日在中共黨媒《環球時報》以〈2019,世界面臨哪些重大挑戰〉為題撰文指出,從全球治理層面看,陸美都面臨著眾多全球性挑戰,而這些挑戰沒有雙方合作是不可能解決的。陸美從「合作的對手」到「對手的合作」的轉變是可以實現的。
何亞非指出,在這樣的世界政治經濟形勢下,陸美關係依然對國際關係起著綱舉目張的作用。當前的陸美關係,更多反映的是二戰後世界秩序的演變和全球系統性矛盾的凸顯。美國目前對中國定位的變化,標誌陸美關係競爭和衝突一面將更加凸顯,未來競爭關係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危險性更加突出。但這並不意味陸美必然走向對抗。在全球化格局下,陸美聯繫日益緊密,美國想與大陸全面「脫鉤」談何容易,也不現實。對兩國關係不能盲目樂觀,但也不必太過悲觀。
何亞非說,陸美雙邊貿易如今已近6000億美元,有35萬大陸學生在美國留學,每年有300萬大陸遊客到訪美國。最近皮尤民調顯示,38%美國民眾對中國有好感,雖然略低於2017年貿易摩擦開始時的44%以及2012年大選時的40%,但美國年輕人對中國好感的比例明顯高於平均比例。
何亞非強調,從全球治理層面看,陸美都面臨著眾多全球性挑戰,而這些挑戰沒有雙方合作是不可能解決的。世界需要新的多邊體系,需要堅持多邊主義,全球挑戰需要全球解決辦法,沒有國家可以獨善其身。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何亞非分析,現在兩國貿易摩擦就是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相爭的「陣痛」,如果雙方都能順應歷史潮流,在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治理基礎上重塑新的多邊體系,包括貿易體系,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今後WTO改革、亞洲和世界安全體系的重構、世界秩序的重塑能否順利,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陸美兩國的戰略互動和取捨。經過雙方努力,陸美從「合作的對手」到「對手的合作」的轉變是可以實現的。
(記者/藍孝威、李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