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嫦娥四號此前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創下人類太空探險新紀錄。大陸央視報導指出,15日,嫦娥四號上搭載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發布最新試驗照片,照片顯示試驗搭載的棉花種子已經長出了嫩芽,這也標誌著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在月面進行的首次生物實驗。
大陸央視報導,此次在月球上進行的生物科普試驗選擇了棉花、油菜、馬鈴薯、擬南芥、酵母和果蠅六種生物作為樣本,將它們的種子和蟲卵帶到月球上進行培育。
最新傳回的圖片顯示,棉花的嫩芽長勢良好,這是在經歷月球低重力、強輻射、高溫差等嚴峻環境考驗後,在月球上長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實現了人類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長培育實驗。後續,這株成功培育出的植物嫩芽還將繼續生長,有望成為月球上的第一片綠葉。
事實上,在人類航太活動中,植物上天已不是新鮮事。1940年代,美國就將玉米種子發射升空並成功回收。此後,隨著航太技術的發展,植物栽培實驗基本成為航太活動,尤其是宇宙空間站的標配。可以說,太空生命科學研究一直是航太研究的熱門領域。
這次由重慶大學牽頭設計的科普載荷「月面微型生態圈」是一個由特殊鋁合金材料製成的圓柱形「罐子」,高18公分,直徑16公分,淨容積約0.8升,重量為3公斤,成本造價在千萬元人民幣以上。
該微型生態圈模擬動植物在地球的生存環境,帶有水和配備好的營養液。另外,動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靠吸收月球的自然光來進行,整個裝置裡面是沒有燈光的,是透過「罐子」中的光導管吸收月球表面的自然光進行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供昆蟲卵吸收,然後昆蟲卵排出二氧化碳和生活垃圾提供給植物種子。
本次月面生物實驗的目標是在月球表面實現動植物的一個生命週期。同時,馬鈴薯還可作為人類太空生存食物來源,其實驗價值更加重大。
(記者/楊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