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3・旺報-專題報導

2019-03-13・旺報-專題報導
廈大校長:兩岸高校共編教材

張榮指人才流動是發展動力 應正向看待

廈門大學校長張榮3月13日接受本報專訪指出,越來越多台生、台師到大陸發展,反映民心所向。他認為兩岸沒有語言溝通障礙,大陸又有廣大發展機會,台師台生自然西進;對於「人才外流」說法,他強調人才流動本身就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在流動中成長,應該正向看待。他此次在兩會提案加強兩岸高校合作,讓雙方共同研究、共編教材、共建平台、共創機遇。

廈大校長張榮是大陸全國人大福建團代表,他13日接受本報專訪,分享對兩岸高等教育交流的看法。他指出,台灣的教師和學生,在廈大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存在」,廈大也是最早聘用台師的大陸高校,目前廈大共有42位台灣老師,400多位台生,這些台師台生不僅自身做出重要貢獻,也與大陸師生相處融洽。他透露,去年報考廈大的台生,比前年翻了三倍,錄取人數則翻了三倍多,廈大對台招生計畫,還在不斷增加中。

被列為大陸雙一流大學的廈門大學。(記者陳君碩攝)
被列為大陸雙一流大學的廈門大學。(記者陳君碩攝)

台師生登陸 反映民心

如何看待越來越多台師台生登陸,張榮表示,這反映民心所向,因為兩岸是血濃於水的同胞,有民族情感,又同文同種,交流上沒有障礙,加上大陸現在有很好的發展機會,大陸也願意率先與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他強調,這樣的分享「不是我給你多少,而是大家一起來做」。
對於有些台灣輿論認為西進是「人才外流」,張榮強調,人才是種特殊的元素,其流動本身就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人才可以今天流過來,也可以明天流過去。他指出,從教育角度,人才可在流動中成長,如果不流動,就等於關在某個地方,看似留住,但未必能成就更大的才。

倡交流合作 提四面向

張榮說,他此次在人大提案關於加大兩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力度,歸納為「共同研究、共編教材、共建平台、共創機遇」四面向,可在創新創業教育加強合作,共同開發教材。在人工智能、物聯網趨勢下,怎麼引導到創新創業教育,他認為兩岸合作空間很大。
他透露,現在廈大正在推進「海上絲綢創股計畫」,要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台,也設置科技園區,希望能與台灣高校共創機遇。這樣的合作,呼應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說的「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記者/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