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下周將在台灣海峽舉行實彈軍事演習,華府學界近日熱議《台灣旅行法》生效後對台海情勢的影響。美國前駐大陸大使芮效儉說,《台旅法》威脅美國的一中政策,將招致中國的強烈反應,為美國帶來麻煩。但另一學者任雪麗認為,當川普的不確定性及其他台美價值逐漸被貶低時,美國需要「傳遞更清楚的訊號」,《台旅法》就是「發出不同價值的訊號」。
美國之音4月14日報導,芮效儉認為,正是美國的一中政策,讓台灣能夠在冷戰與後冷戰期間獲得空間發展經濟,該段時間一中政策唯一受到威脅,是柯林頓政府在台灣民主轉型時允許台灣總統李登輝訪美,「結果引來台海軍事危機」。
避免刺激大陸
他表示,《台旅法》是一中政策最大威脅,它基本上破壞了一中政策下官方與非官方關係的區別;美國或許會有重要人物訪台,但在他看來,如果關心台灣未來,「那麼不削弱一中政策、迫使中國做出反應再次導致危機發生,將更為重要」。
然而美國戴維森學院東亞政治學教授任雪麗有不同看法。她說,兩年前她會認為通過《台灣旅行法》是對中國不必要的挑釁,但現在川普政府政策仍然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台灣擔憂自己成為美中交涉的工具,所以此刻美國應該發出訊號表達美國對台政策的穩定性,包括對台軍售、派重要人物到台灣參加美國在台協會新館落成儀式等。
實踐須重平衡
任雪麗說,美國需要「傳遞更清楚的訊號」,而《台旅法》「發出不同價值的訊號」;不過她同意,《台旅法》在實踐上必須與一中政策有所平衡。
此外,在《台灣關係法》實施屆滿39周年之際,任雪麗說,美國需要更了解這個法律的內容,知道美國對台灣的責任義務和選項是什麼及如何充分實踐,「無須擔憂冒犯到北京什麼人」,但在決定採取何種行動時須謹慎考量其價值,以及在美中關係上可能付出的代價。
(記者/徐維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