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5・旺報

2018-05-05・旺報
陸電商開書店 線上線下同步

深入消費者日常 增強用戶黏著

當台灣頻關書店的同時,大陸電商反而開始與影城、咖啡店等休閒、文創產業結合,在城市人潮聚集地點開設複合式經營的書吧,或結合線下實體書店,解決消費者無法立刻拿到書的「痛點」,並提供新的文娛消費管道。業者表示,這個新趨勢的可操作空間巨大,也可趁著圖書漲價潮,開拓新的線下借閱市場。

由出版業轉戰電商的當當網,最近和北京泰禾影城合開「禾時光‧當當書吧」,雖然是當當網在北京開辦的首家書吧,卻也是電商業者全面向線下出擊的縮影,現在線上、線下同步的書店不僅提供新的閱讀空間,也開始深入消費者日常生活。

陸電商與影城、咖啡店等休閒、文創產業結合,在城市人潮聚集地點開設複合式經營的書吧,或結合線下實體書店,提供新的文娛消費管道。(取自新浪微博@當當書店)
陸電商與影城、咖啡店等休閒、文創產業結合,在城市人潮聚集地點開設複合式經營的書吧,或結合線下實體書店,提供新的文娛消費管道。(取自新浪微博@當當書店)

結合影城 閱讀更自在

早在2015年,大陸各地就出現各式各樣的複合式經營書吧。業者表示,幾年前,實體書店從2012年起,曾因電商、線上閱讀、電子書等互聯網+的影響,經歷一波倒店潮。

不過2016年大陸11部委發布《關於支援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城鄉實體書店網點建設,加上文化類綜藝普及詩詞、歷史文物等文化,實體書店開始有明顯的復甦跡象,但已從傳統的單一圖書售賣,轉為文創產品、餐飲等複合式的經營方式,而且賣書也不再是書店的主要業務及收入來源,文創、餐飲才是新的營利主力。

複合式經營的非子書吧內有書有甜點也有咖啡。(取自新浪微博@非子書吧)
複合式經營的非子書吧內有書有甜點也有咖啡。(取自新浪微博@非子書吧)

以「禾時光‧當當書吧」為例,在等待電影開場前看書,觀眾多了一種讀者身分,也會因此增加購書的欲望;且因開在影城裡,消費者多以家庭、親子為主,所以暢銷書多為兒童讀物,讀者尋找的圖書很多與兒童教育、親子閱讀有關;也有讀者反映:「這種場合(影城)不那麼嚴肅,看點閒書很自在。」

結合資源 創新服務

業者表示,進入無界零售時代,線上與線下實體書店同步、融合,定價一致,可增強用戶黏性,同樣的價格,不同的體驗,是線上銷售無法替代的感受;新零售時代來臨的此時,電商希望更多的線下顧客也能分享自身供應鏈的優勢,用更低的價格購買圖書。

此外,實體書店也能解決線上銷售的障礙,業者表示,線上購書,讀者無法看到實體書的內容,很難決定要不要買,且再快的物流,也沒有現貨交易快,所以打通線上、線下所有資源,相互賦能,即可實現服務用戶的創新和突破。

顧客在當當書店翻閱書籍。(取自新浪微博@當當書店)
顧客在當當書店翻閱書籍。(取自新浪微博@當當書店)

電商、文化空間合作 互利共生

截至2018年初,當當網已在大陸開了160家新零售實體書店,其中針對白領的書店遍布20個城市,單店日均客流達3000至5000人;京東已與多家實體書店合作,開辦線下書店,預計今年底將達近300家;天貓圖書今年也宣布,將和傳統書店展開新零售合作,構建自主支付智慧書店及24小時無人書店。

電商投入實體書店的經營,主要是意識到透過業態創新和運營能力持續增強,解決消費痛點、提升消費體驗,才能獲得發展。而電商開的書店都是靠著網路用戶累積出的大數據為基礎,包括選址、選品備貨和陳列圖書等,都可迎合不同區域用戶的年齡、職業,並可根據銷售時間的資料,進行調整。

第一家天貓無人書店於上海開設。(取自新浪微博@羊城晚報)
第一家天貓無人書店於上海開設。(取自新浪微博@羊城晚報)

業者表示,電商和實體書店、商業地產、文化空間等進行跨界合作,一般不用付出太多成本,多開店還能把店面當成庫房,更增加了流量,為自己打活廣告。例如當當網與地產商合作,京東與既有的實體書店合作,省了房租和裝修上的花費,只需承擔運營、配送、團隊成本,書店則有電商的數據、供貨及資金支持,互利共生。

(記者/廖慧娟)

小靈通 書吧

近年在大陸城市流行一種集合式讀書場所,集閱讀、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多功能複合式書店,把書店的功能從單純的圖書銷售,逐步轉變包含講座、餐飲等社交功能,結合文創產品、餐飲等複合式經營文化空間,消費者可在品茶、喝咖啡、聊天的同時,翻閱時尚雜誌、流行小說,或實際購買圖書。解決的是讀者購書不方便的問題,成為文化媒介。(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