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育廳3年前釋出「福建省師資閩台聯合培養計畫」,每年派送大陸教師來台短期培訓,台灣合作方有世新大學、銘傳大學及雲林科技大學等校,而培訓結束且陸師返校後,大多會協助推薦校內大陸研修生來台短期交流,但兩岸關係不佳,這項閩師赴台交流計畫在今年暑假中斷,連帶影響台校招收大陸研修生。
福建省教育廳2015年釋出《福建省師資閩台聯合培養計畫實施方案》,原本計畫該年起運用3年的時間,協助大陸應用型本科高校(類似台灣的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職業院校培訓學科專業教師和管理幹部3000名,同時也與台灣多所大學合作,其中包含東吳、世新、銘傳、逢甲及雲科大等校,而校務管理幹部閩台聯合培養中心則設在廈門大學。
透過陸師口碑行銷
其中一所合作台校教師,曾任校務主管;他透露,這項閩師赴台交流計畫運作時,每年暑假定期會有廈門理工學院、閩南師範大學、泉州師範學院、福建師範大學等校教師來訪,並依照陸師的專業、授課科系,將大陸老師們分到合作的台校培訓,課期大約2至3周不等,除了會向陸師講授台灣的學術研究、教學方法,也會安排在台參訪。
該名教師也提到,開辦陸師來台交流班,最主要的功能,即在於讓他們親身觀察台灣的學術、大學環境,返回大陸後,好讓陸師可以協助台校「口碑行銷」,即透過陸師在大陸課堂中,推薦台灣的大學,鼓勵大陸研修生來台灣的大學短期交流,或是讓兩岸的大學透過陸師建立起關係,締結成姊妹校。
受兩岸關係不佳的影響,這項計畫已在今年暑假中斷,「依照大陸的習慣,都會持續辦理,今年無法繼續,還是跟政治環境變化有關係」,該名教師說,現在台灣的大學想招收短期陸生,變得難上加難,只能「跑單幫」,各自仰賴關係不錯的大陸兄弟校、姊妹校,招收少數短期陸生。
學術領域交流受阻
該名教師還說,福建省開辦閩台教師交流方案,屬於「千人計畫」項目,各校一個暑假可邀請到50名大陸教師,一個班約20至30人,每所學校最多可開到兩班,粗估3年下來,來台交流的福建老師應有900人次。
銘傳大學國際教育交流處處長劉廣華則說,銘傳在這項閩師赴台交流計畫中,負責的是管理類的學術領域,但受到兩岸關係不佳的影響,確定這項計畫在今年暑假停辦。
至於大陸研修生人數,劉廣華坦言人數也大幅減少,以銘傳為例,過去來自福建的研修生一學期最多可達400人,一學年的人數則以雙倍計算,但今年6月前的下學期,銘傳招收到來自福建的研修生只有百名左右。
新聞分析 閩台教師交流喊卡 陸生生源恐斷炊
蔡政府執政後,兩岸關係生變,兩岸文教交流同樣受政治環境變化影響,不只大陸學位生人數減少,甚至連閩台教師交流都「喊卡」,連帶受到影響的依舊是台灣高教,即失去大陸教師資源,無法協助台校在陸招收大陸研修生,而台灣少子化危機迫在眉睫,過去多數大學盼以招收陸生紓解生源危機,無奈政府依舊政治利益掛帥,閉眼忽視這項問題,導致台校辛苦經營的陸生生源恐斷炊。
面臨少子化危機,台灣高教經營大不易,特別是私立大學,財務收入大多來自於學生學費,在本地學生減少的情況下,無不積極拓展其他招生管道。
福建省一向是惠台政策先試先行的省市,2010年開始推行諸如2+2、3+1等閩台教育交流計畫,即派送福建陸生到台灣的大學短期交流,之後更在2015年釋出閩師赴台交流方案,負責承接福建教師來台的多所台灣大專校院,更極力透過這項計畫來深化合作,期望藉由福建教師的協助,鼓勵更多大陸研修生來台。
蔡政府執政兩年多以來,台獨勢力不斷向北京挑釁與衝撞,兩岸關係動盪不安,導致兩岸文教交流受到傷害,而台灣少子化問題迫在眉睫,民進黨政府卻閉眼忽視這項問題,導致台校辛苦經營的陸生生源恐斷炊,想要透過陸生紓解少子化危機,已變成不可能的任務。
(記者/李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