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7・旺報-綜合報導

2018-04-07・旺報-綜合報導
中國文學走出去 讓世界傾聽中國故事

過去3年大批作家作品被譯介出去 除了文學宿將也有後起之秀

2017年中國文壇值得關注的一個事件是賈平凹的小說《高興》英文版由亞馬遜以紙質版和電子書同步發行的方式,推介給全球183個國家的讀者。他的《帶燈》英文版也於同年出版發行,而《廢都》英譯本於2016年面世。此外,他的《古爐》、《帶燈》的法語版、《高興》的義大利語版也即將出版。目前,《極花》正被翻譯成德語和西班牙語,《廢都》、《懷念狼》正分別被翻譯成阿拉伯語和瑞典語。如此高密度、多語種的對外翻譯不獨賈平凹一人,而是中國當代作家走向世界的常態。

文學走出去 作家群星閃耀

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斷加快,在國外的影響力日益提升。「2017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報告」顯示:當代文學作品取代歷史類成爲海外館藏中國圖書的龍頭,極大地彰顯了中國文學「走出去」的實績。在過去3年裡,一大批當代作家的作品被譯介出去。據中國文學英譯推廣網站「紙托邦」上的統計,僅小說一類就有70多位作家的80餘部/篇作品翻譯成英語出版,其中絕大多數是純文學作品,而且翻譯出版與國內出版之間的時間正在縮短。被譯介的作家中有很多是文壇宿將,如莫言、賈平凹、劉震雲、余華、蘇童、畢飛宇、格非、馬原等,也有後起之秀,如韓寒、阿乙等,可謂群星閃耀。

文學譯出後 評論緊跟其上

當代文學的海外傳播一方面要依賴翻譯,將更多的作品翻譯成外文,使其流通範圍超越自己的文化原産地。另一方面還要對翻譯出去的作品進行研究、詮釋,讓其在國外落地生根,成爲他國文學體系的組成部分,對其施以影響,給其帶來啓發。因而,作品翻譯出去以後,還要有評論緊跟其上,這樣才能鞏固翻譯的效果,真正實現文學的跨文化傳播。

一部文學作品翻譯出去以後,如果不對其進行解讀、闡釋,就不能被域外讀者很好地理解,作品也難以延展其生命力。解讀、闡釋的內容包括這部作品反映了中國什麽樣的精神面貌,凸顯了哪些時代特徵,體現了中國怎樣的風格和做派,它爲世界文學帶來了哪些新的質素,其做爲世界文學一部分的價值表現在哪里。

文學傳播 塑造國家形象

當前,國家形象塑造備受重視,而文學傳播對於國家形象塑造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人們通過閱讀一國的文學作品形成對於該國的印象,而國家也通過文學創作塑造、傳播著自身的形象。文學藝術堪稱國家形象的名片,它以獨特的話語方式,講述人類共通的情感故事,能夠有效地拉近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信仰、不同膚色的人們之間的距離。

當代文學具有動態建構和傳遞中國形象的功能,在向外傳播中能培養域外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幫助扭轉和修復被國際社會誤讀和扭曲的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塑造良好國家形象,是中國文學對外傳播的使命,當下的中國文學對外傳播正積極主動地融入到中國形象塑造的總體話語體系之中。

(編輯/許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