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8・旺報-綜合報導

2018-12-08・旺報-綜合報導
朱天文 榮膺華語文學人物

關注台灣經驗 寫出離散和鄉愁

作家朱天文因關注台灣複雜的政治歷史構成,以及轉型時期台灣人的生存、精神狀態,筆下文字充滿離散、鄉愁的「台灣經驗」,隔海贏得21位大陸中國人民大學創作班研究生的肯定,5日於第二屆「21大學生世界華語文學盛典」,頒予「華語文學人物」殊榮,表彰其成就「影響著新一代華語文學的寫作者」。

21大學生世界華語文學盛典」由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騰訊新聞、東方文學國際寫作中心共同主辦,針對全球任何國家、地區的華語文學,一年一屆推選一位,於華語文學的寫作、研究、推介具有重要貢獻的作家、學者或翻譯家。第一屆「華語文學人物」為旅美的比較文學及文學評論學者,台灣中研院院士、大陸長江學者王德威。

影響新一代華語文學

「華語文學人物」初評委員為5位學界權威學者、頂級作家,終評委員則由21位本身為青年作家的中國人民大學創作班研究生擔任。赴北京出席領獎的朱天文,以《一個書寫者的位置和時間》為題發表演講時即指出,她注意到終評委員的組成相當特殊,「在國內外我所接觸過的各種文學獎,這是僅有的。」
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作家閻連科表示,朱天文創作的小說、電影劇本,「讓我們的華語、我們的方塊字在世界上流傳。」授獎詞則強調:朱天文早期寫作一直關注台灣經驗,關注台灣複雜的政治歷史構成和轉型時期台灣人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她的小說裏充滿離散和鄉愁。所謂離散,並非一般意義的離鄉,而是族群、政治和文化上的依託被抽離後,人的無根性和漂泊感。

小說《巫言》另闢蹊徑

授獎詞並進一步指出,「台灣經驗」主要表現在朱天文早期的短篇小說、電影小說及劇本創作,包括《小畢的故事》、《風櫃來的人》、《童年往事》、《安安的假期》等。並舉出《尼羅河女兒》為例,女主人翁的父親為大陸赴台的第一代外省人,其命運折射出「一代眷村人的生活和精神困境」。
評審委員認為,長篇小說《巫言》可謂積大成者。朱天文以女性視角、田野調查、博物志的方式,展示巫所看到、理解的世界。並讚譽朱天文出於對漢語的敬心虔誠,激發出漢語言的內在活力,「以其繁複幽微的意象寫作折射出後現代語境下人的生存困境」;既開創華語寫作的新方向,也引領並拓寬世界華語文學的格局。

朱稱 奮力留下一些應然事物

「讓善的心志、善的珍稀能量有機會構成某種生生不息的最起碼的迴圈。」5日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1大學生世界華語文學盛典」,獲頒第二屆「華語文學人物」的台灣作家朱天文演講時表示,她把此次21位人大創作班研究生給予的獎項,視為「在財富、權勢統治的實然世界裡,我們奮力留下一些應然的事物」。
在大陸讀者眼中,自稱「山頂洞人」的朱天文,既是「朱家(朱西甯文學家族)長女」,也是首屆「華語文學人物」王德威口中,作家張愛玲「張派傳人」的重要代表人物。朱天文同時也師從張愛玲的第一任丈夫、作家胡蘭成,「以嫡系直傳弟子自居」,並創辦《三三集刊》;所謂「三三」,即為三民主義與象徵基督信仰的三位一體。

朱天文是台灣新電影的重要編劇之一,作品包括《刺客聶隱娘》等。(取自微博@刺客聶隱娘)
朱天文是台灣新電影的重要編劇之一,作品包括《刺客聶隱娘》等。(取自微博@刺客聶隱娘)

「華語文學人物」授獎詞中特別提到,1994年《荒人手記》一出版,便讓朱天文拿下《中國時報》百萬小說大獎。朱天文1956年生於高雄,祖籍山東臨朐,父親為作家朱西甯、母親則是翻譯家劉慕沙。她高一開始寫作,小說曾多次獲獎,1982年起與導演侯孝賢合作,成為台灣新電影的重要編劇之一,作品包括《悲情城市》、《刺客聶隱娘》等近20部。
對於得獎一事,朱天文演講時指出,「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自古中國史官自成一系、甚至代代家族相傳,自外於權勢與財富;春秋之筆,不僅亂臣賊子懼、連帝王都怕,成為一個「報稱系統」。並由此強調「獎,做為一種報稱系統,是有意義並且也有責任的。」

(記者/賴廷恆)